6月14日,青田縣臘口鎮的7家造紙企業被相繼切斷電源,永久關停。至此,青田已主動關停境內所有高污染的造紙廠,這使青田工業每年損失產值數千萬元,但卻堵住了該縣的一片重大“污染源”。
上世紀九十年代,青田工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工業企業少、產值總量小。那時,一批造紙企業紛紛在甌江沿岸上馬。多年來,這批造紙企業在創造工業產值的同時,也對甌江水質、空氣帶來污染。去年,青田縣委、縣政府依法依規,對境內造紙企業進行調查摸底后,果斷作出了永久關停造紙廠的決定,并開始陸續關停境內造紙廠。
青田縣環保部門測算,關?h內所有造紙企業,將使全縣COD(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每年削減209噸,二氧化硫排放量每年削減151噸,污水排放量減少80萬噸,燃煤使用量減少7000多噸,有利于提高水質、凈化空氣,進而換取水清云碧的生態環境。
一下子關停7家造紙廠,對臘口鎮的工業是個“打擊”。作為臘口的基礎工業,這7家造紙廠每年的產值有4000多萬元,占臘口工業產值的近20%。臘口鎮黨委書記陳章平卻高興地說,關停高污染、低產出的造紙廠,就意味著騰出了工業發展空間,下一步,臘口鎮將大力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工業產值的生態含量。
臘口鎮的工業發展理念契合了全縣工業發展思路。如今,青田已完成由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的理念轉變,提高招商門檻,拒絕高耗能、重污染企業,鼓勵發展低耗能、低污染的高新技術產業。去年,全縣一舉引進溫州工業資金17.8億元,而縣內的三辰電器、爽凱空調、龍品生物、特種設備等科技型企業也逐步壯大。
永久關?h內造紙企業,只是青田轉變工業發展模式的一個具體表現。此外,青田還永久關停了境內117家小煉油、小電鍍、活性炭等對自然環境產生嚴重污染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