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來市場產業鏈連鎖反應帶來的紙張漲價、勞動合同法實施對用工制度的規范化調整,以及近年來小型印刷企業數量的高速增長等諸多因素的合力作用,讓部分中小型印刷企業遇到了發展的瓶頸:成本持續上漲,市場競爭激烈。
2007年年底開始的紙張漲價廣泛沖擊著以紙張為產業原材料的印刷企業,但漲價帶給中小型印刷企業的沖擊似乎要猛于大型企業,這一方面是由于大企業的紙張儲備和市場應對能力的相對較強,另一方面大企業的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也強于中小企業,通過加大高技術含量的產品生產和提高管理效益可以轉移一部分成本上漲的壓力。
例如,溫州市共有2000多家印刷包裝企業,40%的企業反饋08年市場情況不容樂觀。除了紙張等原料漲價因素以外,從2006年至今,溫州印刷企業數量增加了600多家,行業面臨僧多粥少的境況,市場競爭加劇導致“蛋糕”越切越小,部分企業飲鴆止渴欲以低價取勝,使行業競爭趨于惡性循環。
除了原材料上漲和市場競爭的白熱化,2008年元月開始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對用工制度的調整,讓之前用工方式存在諸多不規范的中小型企業感受到了人力資源成本的壓力。
大部分中小型印刷企業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前沒有規范性的加班費支付制度,也不為員工購買和繳納各類保險,用工制度相對松散、隨意,而《勞動合同法》實施以后,一個300人的小型印刷廠僅每年為員工支付的相關保險費用就接近70萬,這對面臨成本上漲等競爭壓力的小型企業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這不僅是企業必須遵循的法律規定更是存在諸多不規范行為的中小型印刷企業在市場發展中步入規范化經營和管理首先要邁過的一道門檻,規范用工制度讓中小企業增加了一部分人力資源成本,但長遠來看卻受益匪淺,當前是企業發展必須經歷的“陣痛”期。
雖然2007年年底以來的紙價上漲給印刷行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但大型印刷企業用工制度一直比較規范,勞動合同法實施后并不會在人力資源成本方面增加太多投入,所以面對同樣的市場變化相對來說仍有一定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