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按照“關小治大扶優”的原則,對全區造紙工業結構進行重大調整,2007年淘汰關閉55家造紙生產線(企業),占全區造紙企業總數的74%。而通過扶持骨干企業強化節能減排,提高行業集中度,在污染指標下降的同時,全區造紙產能反而提高了近25%。
造紙工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落后小紙廠既爭原料,又浪費能源,還造成嚴重污染。多年來寧夏雖然在關停小造紙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始終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2007年上半年的一次拉網式摸底調查結果顯示,全區造紙企業增加到74家。調查發現,小造紙企業多數存在審批手續不全、生產規模不達標、污水處理設施不完整、偷排現象嚴重等問題。據了解,在造紙工業密集區吳忠市,造紙企業排放的污染物COD占到全市工業COD排放總量的76%。
2007年1月30日,自治區政府明確規定,對不能采取堿回收裝置解決造紙廢水污染治理的制漿造紙生產線堅決淘汰關閉。提出用1~2年的時間,淘汰關閉所有不符合產業政策、污染嚴重的造紙企業,實現造紙工業合理布局;用5~8年時間,支持重點骨干企業快速發展,實現造紙工業健康持續發展,使寧夏成為我國西北或西部地區文化用紙、生活用紙和包裝用紙板的重要生產基地。
目前,全區74家造紙企業中,第一批關閉造紙生產線(企業)47家,第二批關閉生產線8家,停產整頓13家。兩批共淘汰關閉55家造紙生產線(企業),其中有5家是規模以上企業,有的企業還是當地的“錢袋子”。為了穩步推進這一工作,自治區制定了淘汰關閉工作十多項措施,要求關停企業必須做到“設備拆除、蒸球落地、生產停電、執照注銷”。據了解,關閉這些小造紙企業每年可節煤3萬噸,減少COD排放量超過1.6萬噸。淘汰落后造紙企業后,支持發展7家重點骨干造紙企業,平均產能達到15.6萬噸,行業結構明顯改善,產業集中度大大提高。
中冶美利紙業投資1.7億元,建成兩套日處理150噸廢液的堿回收環保節能工程,使黑液提取率達87%以上,堿回收利用率達75%以上,每年能回收燒堿2萬多噸,在治理制漿黑液污染的同時實現了制漿蒸煮堿的循環使用。
紫荊花紙業日處理200噸堿回收裝置及配套生化、物化廢水綜合處理系統投入運行,生活用紙擴建項目同時全部完成,成為我國草漿生活用紙最大企業。
吳忠市規劃建設造紙工業園,昊盛紙業等造紙企業遷入工業園區,統一建設堿回收工程,進行集中治污。
來自統計部門的數據顯示,2007年1~11月,全區造紙工業完成工業產值、實現銷售收入雙雙突破20億元,利潤超過5000萬元,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全區造紙產能增加到110萬噸,凈增加2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