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日報來賓訊 2007年12月30日,自治區重大工程——總投資5.42億元的廣西農墾紅河年產9.5萬噸蔗渣漿工程項目奠基儀式在來賓市興賓區隆重舉行。這是廣西農墾在防城港市實施建設第二個精制糖項目后的又一飛躍發展。
“實施科技興墾戰略,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是廣西農墾建設年產9.5萬噸蔗渣漿項目提出的戰略目標。廣西農墾做強做大做優蔗糖業、發展生態循環經濟,逐步搶占中國制糖行業制高點。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紙張消費和生產大國,也是世界最大的非木漿生產國家,紙漿需求量巨大。甘蔗作為一種一年種多年生長的經濟作物,不僅可以生產機制糖、酒精、肥料,而且甘蔗渣也是最好的非木材纖維原料之一。利用蔗渣造紙,可以滿足我國紙張消費日趨增長的需求,合理平衡造紙原料結構;同時更利于廣西農墾調整深加工結構,發展生態循環經濟,形成規模化的蔗渣造紙綜合利用,加快廣西經濟的發展。
廣西農墾蔗渣漿項目本著“先進性、科學性、代表性”的原則,全面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建設原料場、制漿車間、堿回收車間、漿板車間等。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可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利稅7000萬元,將為地方經濟發展和推進蔗糖深加工作出新的貢獻。
廣西農墾充分發揮桂中南甘蔗區域優勢,以糖廠為龍頭,以農場為依托,以農村為腹地,堅持可持續及循環發展的戰略,大力推廣良種良法植蔗,加強蔗糖加工主業,實行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集團化管理;緊抓結構調整這條主線,拓展糖酒、糖紙、糖化工產品等深加工項目,積極打造農墾“鏈條經濟”,發展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引導、迎合人們消費需求、市場前景廣闊、附加值高的項目,實行產業擴張,開拓新市場新領域。項目建成投產后,廣西農墾糖業年產機制糖達80萬噸、精制糖60萬噸、蔗渣漿10萬噸,將成為中國設備最先進、技術與國際接軌和產品質量最高的最大型糖業集團,屆時中國制糖“艦母”的雛形也將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