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12月11日訊歷經9個多月的艱苦奮戰,岳陽市列入污染整治計劃的65家造紙企業到11月底全部整治到位,昔日流入洞庭湖的污染源被斬斷。為還洞庭萬頃碧波,該市投入數千萬元搞技改,今年至少減少財政收入6000多萬元。
年初,當集聚在洞庭湖周圍的“小造紙”列入整治名單時,各種憂慮與擔心匯聚到了市委、市政府:不僅要少收近7000萬元財政收入,而且,還有那么多職工往何處去?那么多蘆葦往何處銷?面對疑難,市委書記易煉紅、市長黃蘭香態度堅決,“困難再大,凈化洞庭湖的決心不變!笔、縣迅速成立了“洞庭湖污染整治領導小組”,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有關部門分工協作、層層分解監管責任。隨著《岳陽市造紙企業污染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實施,一個多月后,33家規模太小、污染難治的企業被關閉。其余企業則通過技術改造實施整治。
為了實現長治久安,該市對相關工作也緊抓不放:對關閉企業職工依法依規能保盡保;經與“泰格林紙”協商,解決了蘆葦銷路。同時,通過環保、電力、工商、監察等職能部門互聯互動,用強有力的監督機制杜絕反彈。湘陰縣豐隆紙業制漿生產線關停后,無視禁令,擅自重新啟動,頂風非法排污,6名責任人受到行政記過等處分。市里明確規定,對納入技改整治范圍的企業,必須按照《洞庭湖區廢紙造紙污染整治企業試生產條件》所細化的25個定量標準進行整改。到目前,有13家企業鍋爐燃煤改用生物燃料,不僅每年可節約用煤4萬噸,排氣、排水、排渣標準也已符合環保要求。共有18家達到環保整治要求的企業開始生產或試生產。65個污染源被斬斷,洞庭湖水質主要污染物高錳酸鹽下降了近50%,氨氮下降了近40%,其他污染物也下降了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