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紙箱企業踏上信息化道路
 
http://www.hnckzkzs.com  2007-10-24 中華印刷包裝網

     隨著時代的進步,在過去三十年中,整個世界經歷了一場信息化的革命,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的發展,使得自動控制及信息化技術深入到各行各業,并不斷推動著各個行業的發展,在這一進程之中,紙箱企業也不例外。

   紙箱行業同其他制造業的信息化一樣,也經歷了由單機運行到內部局域網以至在互聯網上運行的發展歷程。從70年代開始的工資、賬目、物資需求計劃電算化到80年代財務、人力資源、生產計劃調度的電腦化,到90年代的電腦輔助設計,印前的數字化革命,數字印刷、質量檢測控制,企業資源管理、供應鏈管理及電子商務的信息化,以至近年來全面互聯網商務運作模式的出現,都使企業管理模式不斷改進。這些進步都使企業的生產管理、生產效率、產品質量水平大大提高,產品損耗不斷減小,生產周期不斷縮短。

    目前,國外的紙箱包裝生產企業多數已進入了電子商務時代,絕大多數包裝公司都使用了電子商務技術,東南亞大約90%以上的企業都有自己的局域網系統,20%開始了互聯網動作。相對于國外的信息化發展趨勢,我國的紙箱企業還正處于起步階段。

    生產過程的信息化

    紙箱企業生產的數字化,電腦化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而發展的,這一進步首先表現在紙箱產品的設計,印前制版系統的發展上。進入20世紀90年代,計算機輔助設計不斷成熟與進步,使得紙箱的設計工作可以在電腦上完成,大大提高了效率與準確性。桌面出版系統的使用,使得圖文排版,分色片輸出,制版工藝擺脫了繁重的勞動,這些進步也同時為瓦楞紙箱由單一的線條文字印刷向高檔的圖文印刷轉變奠定了基礎。隨著技術的發展,直至今天,紙箱企業的生產已經實現了數字化的工作流程,其優勢和挑戰如下所述。

    節省時間:數字化工作流程和采用,大大加快了企業的生產速度,如紙箱的設計制版,印刷和印后加工的自動控制檢測技術,縮短了作業準備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

    節省材料:如在紙箱印刷工藝中采用計算機直接制版技術,這使得印版的制作過程不再需要膠片和化學沖洗藥水,能顯著地節省材料,而且簡化了準備程序,減少了印刷和印后加工的浪費。而且在數字文件中,通常能很容易地處理客戶定單變化而使產品做出的改變,且沒有任何材料的損失。

    提高質量:在數字化的所有階段都能看到質量的提高,其主要原因是數據的準確性和整個階調再現精度的改善。數字化和自動化也簡化了整個生產流程的標準。生產過程的完全數字化,也可以實現連續的色彩管理,使高檔的彩色紙箱印刷生產成為可能,在用戶與企業之間實現真正的所見即所得,減少了因印刷質量問題產生的糾紛。

    質量管理:如印刷過程中的制版問題,計算機直接制版的問題是數據文件發生錯誤時,將造成印版材料損失。在膠片曝光時,一個文件錯誤會導致一套膠片的曝光錯誤;在印版曝光時,這個錯誤又會導致一套印版的曝光錯誤。因此,實現數字化和自動化的階段越多,質量管理的標準就越高。輸入和輸出數據的控制是數字化流程的一個重要步驟,要通過專用軟件來執行。

    數碼打樣:在一個新產品生產時,需要打樣以確認產品是否合格。紙箱印刷過程中,一個模擬的或部分數字化的系統中,打樣是為了盡量模擬印刷結果,所以拼版前的打樣非常必要。傳統模擬打樣需要分色片,但在數字化的工作流程中不再使用膠片,直接制版技術把這個工序轉換成了數碼打樣(如噴墨印刷、熱轉移印刷)。迄今為止,大多數數碼打樣系統還不能像傳統軟片打樣那樣精確地模擬印刷結果。這些系統不能被多數客戶接受,特別是大多數數碼打樣系統不能夠傳遞與熒屏效果相同的樣張,但色彩管理的采用,大大提高了這一效果,而且新的數字化設備實現了直接在瓦楞紙板上進行數字化的噴墨打樣或印刷。

    數據的重新使用/管理:數字文件的保存比儲存膠片更節省空間。從前產生的數據可以改變或不作任何變動,在任何時候用于其它工作。這種優勢在準備階段、印刷和印后加工控制時更明顯。文件系統一定要設計得很好,以滿足各種作業需求,確保能快速地找到所需文件。

    備份:在數字工作流程中,如果沒有備份,數據的損失會造成時間和成本的很大損失。安裝備份系統、過壓保護裝置、服務器備份裝置,以及登錄權利控制等,對防止任何數據的損失都十分重要。

    員工技能:企業的數字化工作流程一方面節省了勞動力,減少了人力資源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這對企業員工的要求也更加嚴格,需要一些新的技能,如對網絡的熟悉和使用,對生產和管理軟件的使用等。同時這也增加了對系統管理人員的要求,以確保日益復雜的網絡系統的安全作業。

    自控設備的應用

    目前,在國內的紙箱企業,計算機及自動控制技術已應用到生產中的各個角落,這為產品的規范化和生產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保證。信息技術在設備方面的應用舉例如下:

    配色系統:原有的人工操作配墨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使油墨產品質量的穩定性、一致性稍差。人工配色勞動強度大,重復性多,也容易出現差錯,造成浪費。這就為紙箱產品的一致性造成了潛在的隱患,使產品質量的可靠性不穩定,這些因素也限制了紙箱企業達到文明生產、規;a的目的,造成生產效率低的狀況。自動調色系統使用多階流量的閥門及高度精密的電子秤,可確保調配油墨的用量,減少浪費,而且生產的重復性強,在不同的環境中也可以達到重量的保證。自動化機器程序化的生產可為客戶提供“實時生產”的服務,并節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降低浪費的同時,減少了庫存。

    制糊系統:早期由制糊人員依個人經驗制糊,之后才逐漸建立起制糊作業標準,穩定制糊品質,之后再導入自動泡糊系統,這不但減少了對人力的需要,并增加了制糊的品質,為紙板質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自動接紙機:早期在瓦線上采用人工接紙,先抹漿糊粘接新卷原紙,再打斷原來的原紙,再推新卷原紙協助轉動控制原紙張力等方式來接紙。這一過程需要大幅降低車速、斷紙率高,易造成接紙的高損耗,殘卷留紙也多。尤其在貼合機的部分,操作者以手工方式送紙,易造成工傷。引進自動接紙系統后,使接紙成功率高,接紙損耗大幅降低,殘卷可以使用到只剩紙管,而且接紙過程中對車速影響較小。

    印裁機方面:早期的印裁機調整以手工方式為主,如走紙機的擋板、壓紙輪,油墨更換、紙箱的堆碼等都是以人工方式來作業。隨著計算機及自動設備的發展,也逐步將尺寸調整的部分改為計算機數字化的設定及調整來取代。油墨的自動更換,則將原來的作業準備時間大大縮短,相對提升了設備效率及降低人力的成本。自動走紙機、疊箱機等設備的引入,有效的提高了生產的效率。

    此外,生產線的上質量監測系統等等方面的改進,都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支出,為企業在微利時代提高自身競爭力做出了貢獻。


    生產管理/監控系統的信息化

    目的及應用

    大型紙箱印刷制造企業的生產管理和監控系統,在確保準時遞送和減少成本方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沒有詳細的生產規劃,特別是沒有真正生產狀態的時間更新系統。企業的管理者并不能根據計算出的時間,估計出一個定單是否正在印刷生產,或是否需要推遲。惟一可以了解的方法,是參與每個生產環節或打電話給各生產部門,以形成有關產品生產工序的概念。

    例如,許多企業每日組織30分鐘的生產會議,讓各部門負責人或全體員工討論并定義未完成的產品,即哪些產品在生產中,以及這些產品在哪兒。即使對產品的生產計劃很少有異議,但在日常生產中仍會有一些變化,被忽略或緊急的產品經常在此之間被遺漏。這時常常造成額外的、低產的作業準備,實際上這完全可以通過可靠的生產計劃來避免。在那些要求生產完全守時與明確的企業,已經建立了特定生產的工序、電子計劃和監控系統。

    在日常生產的基礎上,企業要求有一個完全可靠的生產系統。昂貴的生產設備其使用計劃優先權最高,浪費的時間必須減至最少,這樣才能保證設備的開機率。另外,產品發送延誤也是不會被客戶接受的。

    無論如何,有大宗產品輸出的印刷企業都必須建立合理的計劃和生產監控系統,并在此基礎上,考慮將其發展運用到其它領域,以更有效地實現產品的計劃、監控、成本化和商業化。

    生產監控系統

    企業的管理者或客戶為了能在任何時間獲得產品生產的最新動態,特定的追蹤和可視工具是必需的,各獨立要素的校對也是必須的,如紙箱產品上的文字或圖案。校對后系統將發送生產狀態信息,如“生產中”、“停止”或“準備”。整個生產過程包含了來自不同部門的多個系統,這個工作量大而復雜,如行政、印前設計、印刷、發送等部門。

    因此,生產中跟蹤系統的任務就是收集各個獨立系統的信息,并給整個生產過程一個綜述。為了使系統工作順利,各個獨立系統必須以標準形式,將各要素的狀態信息傳送到中央追蹤系統。

    在報紙和媒體技術協會IFRA的組織下,1994年成立了一個工作組,制定出了一個獨立輸出跟蹤系統。1997年,IFRA跟蹤系統的第二版問世。在跟蹤信息的翻譯方面,XML(可擴展標識語言)優于IMF(IFRA信息格式)。除此之外,現在使用的互聯協議TCP/IP(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協議)是以已存在的標準為基礎。

    有一些系統用于支持生產和組織中其它的多元化工序。如SAP/R3軟件的模塊,就是用來監控成本和材料的。最后,必須集成每一個已經存在的系統和模塊,從而為企業行政和生產提供一個詳盡的解決方案。如圖所示為一包裝印刷企業的生產和信息系統,可實現網絡工作、策劃、制作和對生產的監控。

    為了進一步減少準備時間并降低廢品率,即減少成本、提高生產力,采用電子控制技術的生產設備越來越多。隨著電子控制系統的發展,機器的預設和生產參數的確定成為可能。如今,通過電子控制的控制臺直接與機器相連已非常普遍。然而,為了提高生產力,減少成本,也可以通過網絡連接生產設備以及傳輸機器預設和生產的控制參數。

    未來幾年里,在處理工作數據和生產參數時,數字化和網絡化將不再受到限制。如今,紙箱印刷生產企業的組織和管理部門,可以根據印刷車間的數據庫來實施電子化的操作和控制。在不同的生產階段可通過數據網絡建立聯系,通過這些網絡聯系,各種支持生產的數據能可靠地控制和交換。

    紙箱企業ERP系統

    ERP是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的縮寫,即企業資源計劃,是由美國GartnerGroup公司提出的一套管理思想,是在MRP(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一代軟件產品,其核心是供應鏈的管理,也就是物流中伴隨的信息流管理。ERP的應用會使企業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增值流和工作協調一致,使企業資源得到優化配置,提高企業的利潤和競爭力。

    紙箱企業使用ERP的目的是使企業的管理更加系統化、條理化,以提高效率,減少損失。所以計算機管理系統對整個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選擇系統也應該有針對性。

    紙箱企業的客戶所需產品五花八門,箱型、楞型、紙質、印刷工藝各不相同,專為紙箱企業設計的系統能清晰的整理使用產品資料,減少失誤。紙箱廠訂單數量大,要求多,變化快,只有專業的、功能強大的訂單管理系統才能靈活處理。而有特色的紙卷管理系統能有效的幫助企業有條理的管理紙卷,節約控制成本。生產排程是最能見證紙箱ERP軟件專業性的環節,合理的生產排程能最大限度地幫助企業節約原材料,提高機床效率。這些系統都體現了紙箱包裝企業的專業性,在選擇系統時,應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網絡及其接口

    企業要實現信息化的生產和管理,需要有完善的網絡結構做基礎,經過多年的發展,除部分網絡和接口不兼容外,網絡協議系統已經標準化,即互聯網協議系統,比TCP/IP協議更知名(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協議)。同時,這些協議在互聯網、在企業內部網和外部網中,即局域網(LANs)和廣域網(WANs),都已經成為標準。

    TCP/IP協議的主要優勢,是它們不受數據傳輸物理連接類型的影響。因此,應用協議與采用同軸電纜、光纖、普通電話,或ISDN等連接無關,始終保持一致;ヂ摼W協議的另一個重要優勢,是可以適用于幾乎所有的計算機平臺。這一點在紙箱印刷行業多系統平臺的應用中非常關鍵,無論設備是蘋果機還是PC機,系統是Windows、WindowsNT還是Unix,服務器的主要功能都可以實現。而且,TCP/IP協議還可以實現通過標準瀏覽器運行的用戶接口標準化。

    在分析紙箱印刷行業網絡化應用時我們可以發現,網絡化在印前過程已經開始使用,并在不斷地擴展。如今,在紙箱印刷生產行業,網絡連接的典型形式有3種:

    獨立網絡:獨立網絡是指限制在特定部門或領域(會計、時間記錄、印前等)應用的網絡,它不參與網絡執行部門/領域或公司之間的相互聯系。

    內部網絡:內部網絡是指部門網/局域網。它在公司生產時提供數據傳輸,能夠實現公司內部的有效合作,并加速生產過程。

    外部網絡:外部網絡是指網絡的第三級,包括工作流程的數據傳輸。它不僅包括所有參與生產的部門/區域,還包括從客戶咨詢到客戶工作站信息的傳送。因此,這種類型的網絡連接不僅包括生產部門,還包括客戶和公司外部所有的管理部門,以及合伙人、客戶、代理商,可以進行報價成本計算、接收定單、安排工作過程/材料管理,還能管理印前設計、印刷生產、后道加工、包裝、運輸、最后成本計算、布告等。通過外部網絡可以確保經濟效益、快速溝通以及產品生產和配送的高質量。

    紙箱企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激烈的市場競爭,促使行業微利化時代的到來;而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的發展,促進了企業的進步和紙箱企業信息化的到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信息化的建設至關重要,一方面,信息化建設是企業實現科學管理和管理創新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設也是企業降低生產成本,贏得市場競爭的重要保證。計算機控制技術的引入,企業ERP的采用,無疑會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評論】【推薦】【打印】【關閉
用戶
匿名發出
 紙印論壇 ·紙業 ·印刷 ·造紙 ·紙張 ·包裝 ·出版 ·紙網 · ·景華 ·紙品 >> 更多
·大獎得主高舉獎杯
Copyright @ 2000-2007.Beijing IUUI Network Sci-Tech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紙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聯系電話:010-51660216 值班電話:010-51660219
傳真:010-51662132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