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益陽,所到之處無不是茂林修竹,綠意盎然。峰巒起伏的雪峰山脈松濤滾滾,連錦不斷的丘陵崗地翠竹搖曳,一望無際的洞庭平原楊樹青青!笆裁唇鞋F代林業?益陽的今天就已經具備了現代林業的雛形!”這是去年年底國家林業局一位專家在實地考察我市現代林業建設后發表的感慨。
益陽是一個林業用地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51%、農業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70%的農業大市,加速林業發展,是益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選擇和客觀要求。那么,怎樣才能擺脫過去那種傳統林業的桎梏,走出一條符合市情的林業發展新路,從而推動整個益陽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擺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市委、市政府認為,發展益陽林業,離不開益陽市情。而自唐宋以來,益陽小郁竹器和水竹涼席就馳名中外;同時有著豐富的竹林資源,已經形成濃郁的竹文化,竹加工已達到一定的規模和水平;就楊樹而言,從上世紀70年代初引進并推廣栽培以來,已經有了30多年的栽培歷史。經過30多年探索,我市已經積累了一套完整的栽培技術和管理經驗。培養了一大批栽培技術人員。實踐已經證明,我市平湖區的土壤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宜于南方型楊樹生長。這就是益陽最大的市情!正是基于我市這種得天獨厚的土地資源和適宜的氣候條件,2000年,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了在山丘區大力發展南竹,在平湖區大力發展南方型楊樹的“兩南林業”戰略構想。在2003年1月召開的益陽市第三次黨代會上,市委、市政府更是把發展南竹產業和楊樹產業確定為全市的重點支柱產業,2004年年底,市委書記蔣作斌等領導又把發展“兩南林業”、特別是發展楊樹生產提升到了作為富民強市第一支柱產業來打造的高度。
這種戰略構想無疑是非常正確的,也是符合益陽實際的,“兩南林業”更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綠色偉業。為把這個偉大構想變成現實,2003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國家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采取“造、改、封”三大措施,打造出日益完備的生態屏障。全市以退耕還林、林業血防、長江防護林工程等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為載體,連續進行了規?涨暗脑炝帧叭髴鹨邸薄2004年到2006年的短短三年時間里,全市共發展了300萬畝楊樹,刷新了湖南乃至全國市級區域完成年度造林任務的紀錄。在平湖區大力發展楊樹的同時,市委、市政府還組織在山丘區新植南竹30多萬畝,使全市南竹面積突破200萬畝,一舉奠定了益陽“兩南林業”在全國的重要地位。與此同時,全市改造低產竹林、用材林、油茶林達130多萬畝。特別是通過竹林低改,實現了立竹眉徑、新竹高度、發筍量“三增加”的可喜局面,全市立竹總量達到3.2億根。畝均立竹由不足120根發展到160多根。全市對資江兩岸第一層山脊線以內的林地以及十大支流沿岸、水庫、山塘周圍的林地實行全面封禁。全市累計封山育林350萬畝。
“兩南林業”建設和其他一系列發展林業生產的重大舉措的實施,使我市現代林業建設在短短三五年內便實現了質的飛躍。2006年底全市森林資源消長動態分析結果顯示:全市有林地面積達883.5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26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50.52%。據權威部門測算,益陽的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是全省平均值的五倍,是名副其實的國家空氣環境質量優良城市,其空氣環境指數達到國家一級標準。依托良好生態環境而興起的以竹鄉、花鄉、湖鄉為主題的特色休閑農家樂讓中外游客陶醉其中,流連忘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家因此感嘆:益陽是現代城市建設和諧融入自然環境的一個典范,是最適合人居的城市。
大規模的植樹造林,使我市林業資源有了長足的發展和提升。但是,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這又是擺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好在對于這一點,市委、市政府決策者早有深謀遠慮。這就是,大力招商引資,擴大林業工業規模,努力實現資源與市場的對接,努力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我市著力培育并形成了以竹產業、楊樹產業、花卉苗木產業、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為主的四大支柱產業。目前,竹制品已涵蓋建材、家居、造紙、竹麻纖維紡織、工藝品等多個領域1000多個品種,涌現了瑞亞紡織高科、桃花江實業、安化建玲竹業、湖南萌立爾家具、湖南壹藝竹業、春秋涼席等一大批竹制品加工龍頭企業和桃花江竹業城、赫山涼席市場等專業市場,基本形成了產業集群和專業市場相結合的產業格局,竹產值五年中翻了一番。桃江縣竹產業稅費收入占全縣財政收入的35%,成為全縣的經濟支柱?偼顿Y1.5億元的湖南萌立爾家具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竹制品為原料,專門生產多功能型環保家具的企業,廠房面積達2.5萬平方米,采用恒溫地熱設計施工,是我國目前竹制品行業中最大、最先進的室內廠房,被譽為“三湘第一車間”。隨著新型工業化進程的推進,益陽楊樹產業正在催生大型林漿紙、林板材一體化企業。目前,我市已與中冶科工集團、泰格林紙集團簽訂了150萬噸林漿紙合作項目,首期50萬噸項目已正式啟動;與馬來西亞豐隆集團達成了40萬立方米林板材的合作意向。益陽花卉苗木產業來勢喜人,已形成以319國道為走廊,黃泥湖仙蜂嶺、桃江水口山等為基地的產業發展格局。森林生態旅游產業方興未艾。以竹鄉、花鄉、湖鄉為主體的獨特景觀和濕地風光吸引著紛至沓來的游客。并駕齊驅的四大產業,使林業總產值在去年一舉突破50億元,林業提供的稅費收入占全市財政收入的11.3%。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中有648元來自林業,占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的五分之一以上。桃江、安化兩縣進入全國30個竹子之鄉和湖南省林業經濟十強縣行列。
2006年12月13日,國家林業局正式將益陽確定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現代林業建設示范市。以此為契機,市委、市政府更是大手筆抓現代林業建設。 “資源豐富,結構合理,生態文明,產業發達,管理科學,保障有力,效益明顯”為重要標志的現代林業建設在益陽已經全面提速。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市林業整體發展水平要達到發達林業國家21世紀初的水準,要在湖南省率先實現林業現代化。就林木生產而言,全市楊樹面積要達到320萬畝,立木蓄積量達到2100萬立方米以上。林漿紙業企業的年生產能力達到100萬噸紙漿,100萬立方米板材,120億元的產值。到那時,全市將建成5個生態文明小康縣(市、區),100個生態文明小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