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9月1日,通遼市“萬里大造林”的一護林房子連門窗也被拆了

2004年10月13日,東北某媒體記者拍到了大造林集團與花胡碩村簽訂的用地合同
《劉老根2》里的“馬書記”因為涉嫌非法集資被刑事拘留了!消息來自內蒙古自治區某媒體,“內蒙古萬里大造林公司(以下簡稱‘萬里公司’)董事長陳相貴等3名負責人因涉嫌集資詐騙,在8月22日被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刑拘!眱让晒抛灾螀^公安廳尚未正式確認這一說法;萬里公司的說法是,陳相貴正在“協同調查”。
陳相貴,因為在《劉2》和《圣水湖畔》都扮演了“黨委書記”,被稱為“書記專業戶”。劇中正義凜然的“馬書記”為何會被公安部門調查?
其實,對陳相貴一手創辦的萬里公司,早在2004年,就有媒體開始質疑并且展開調查。據不完全統計,從2004年第一篇質疑報道刊出,直至此次出事,至少有20余家媒體在不同階段對“萬里大造林”提出各種疑問。
最新核實:內蒙古公安廳稱媒體報道夸張了
9月4日,記者致電內蒙古公安廳,希望核實陳相貴目前的狀況。但公安廳宣傳部工作人員卻說,關于陳相貴“刑拘”的消息并不是從他們宣傳部發出的。
內蒙古公安廳經濟偵察大隊拒絕接受采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東北某些媒體的報道“夸張了”。最早報道此事的是內蒙古的一家媒體《北方新報》。其原文稱:“記者29日從自治區公安廳了解到,內蒙古萬里大造林公司董事長陳相貴等3位負責人涉嫌集資詐騙,于8月22日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
記者撥打“萬里”多處分公司電話,均沒人接聽。《黑龍江晨報》記者林曉蕾透露,她在得知陳相貴被“刑拘”的消息后,立刻趕往萬里公司黑龍江分公司,留守的工作人員堅稱陳相貴只是被叫去“協同調查”。萬里公司名譽董事長,高秀敏的丈夫、編劇何慶魁9月3日發出一封公開信,也稱陳相貴只是“協助調查”。
新聞鏈接 關于“萬里大造林”
從2002年8月成立至今,萬里公司在全國已經建立了90個分公司。在其公司官方網站上,有這樣的“產業規劃”表述:“計劃五年內總投資100億元人民幣,完成‘百萬公頃大造林工程’。2004年計劃完成造林面積100萬畝,2005年計劃完成造林面積200萬畝,2006年計劃完成造林面積300萬畝,2007年計劃完成造林面積400萬畝,2008年計劃完成造林面積500萬畝!
據東北媒體報道稱,該公司承租近百萬畝林地,以“托管造林”的方式籌措公眾投資12億元,購林群眾近3萬人,涉及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
三年二十余家媒體角斗“萬里” 有媒體先質疑后合作
-首次發難:《中國消費者報》質疑其“保險說”
2004年9月15日,《中國消費者報》刊發《萬里大造林“零風險”聽著有點玄》的報道,是目前已知最早對萬里公司表示懷疑的報道。在這第一篇報道中,記者懷疑的重點是萬里公司在宣傳時提出的“風險基本趨近于零”的承諾。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農業保險處的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萬里公司僅投保了林木火災保險和病蟲害等一些擴展險,對將來有否收益并不保險。
在此篇文章中,記者第一次提出“林權證”并不是“有價證券”,并不能代表將來能獲得多少收益。
-第一回合:遇長春二報“圍攻”,“萬里”聲明要整改
緊接著,在2004年10月份,兩份長春的報紙對萬里大造林展開了一個月的跟蹤報道。一份是《東亞經貿新聞》,一份是《巷報》(已停刊)。
從2004年10月13日到2004年11月1日,《東亞經貿新聞》共刊發5篇報道,分別是《投資8年賺4倍?懸!》、《吉林萬里大造林沒有林權證》、《萬里大造林資金鏈調查》等。
在這些報道中,記者調查了吉林省的一些投資者,發現他們并未取得“林權證”。記者還按照萬里公司的公開資料和林業局官員提供的數據進行計算比較后發現,萬里大造林在扎旗已租58000畝林地,共需投入成本約3000萬元,而收益則高達1.5億元。
“萬里大造林網站資料顯示,阿旗基地林權轉讓每畝價格為3860元,扎旗哲林楊每畝價格為2660元。但扎旗林業局官員介紹,萬里大造林在當地租地價格極低,一畝林地每年租金最低只有一兩元,苗木價格也低得出奇,由于苗木市場嚴重供大于求,一株楊苗低至1角4分!薄度f里大造林資金鏈調查》
2004年10月19日起到11月,《巷報》連續刊發了十余篇報道,也從林業政策、資金鏈條、林木生態等方面做了全面報道。
一時間,東北這兩家媒體的集中火力炮轟,讓萬里公司坐不住了。10月20日,萬里公司一紙訴狀,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中級法院,將《巷報》和《東亞經貿新聞》告上法庭,分別索賠800萬元。陳相貴認為,“萬里大造林沒有林權證(東亞)”和“陳相貴與高官合影系合成(巷報)”的報道失實情況尤為嚴重。
但11月7日,萬里公司卻在《東亞經貿新聞》、《巷報》等媒體上發表公開聲明,撤訴,并表示將進行反思和整改。
-第二回合:北京媒體介入,《焦點訪談》掀起退款高潮
在東北兩家媒體以系列報道的形式密集炮轟萬里公司時,北京的一些媒體,也開始關注到這個來自內蒙古的造林企業。
《新京報》在2004年10月15、16日連續發表記者調查稿件,稱萬里大造林涉嫌詐騙。但在向工商部門求證時,卻被告知由于沒有受害者投訴,無法進行調查。
2004年10月21日,《新京報》發表名為《萬里大造林資金鏈調查:夸大宣傳下的暴利游戲》的稿件,對萬里公司宣稱“兩萬投入,八年賺四倍”的美夢進行調查。在引用了一些林業專家的算賬之后,把萬里公司的宣傳稱為“謊言”。
當年11月1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以《警惕“托管造林”陷阱》為題,對一些造林公司以宣傳合作造林的名義讓老百姓出錢,用集資造林的方式購買速生豐產用材林一事進行報道,但在這個報道里,并沒有點出萬里大造林的名字。
《焦點訪談》播出后,掀起了一股退款的熱潮。記者在“萬里大造林”百度貼吧里看到,2004年11月開始,在貼吧里斥責萬里公司詐騙、不退款的帖子幾頁都翻不完。有的帖子被刪除得七零八落,三四個有百度ID的人面對著全國各地的IP發出的責罵,做著有點重復的辯解。
而2004年剩下的時間,與萬里公司有關的報道幾乎都圍繞著投資人討要退款展開。
-第三回合:“萬里”繼續廣告轟炸,與對簿公堂媒體握手言歡
2005年3月30日,《黑龍江晨報》發表名為《揭開萬里大造林致富神話,托管造林涉嫌非法集資》的報道。當地記者在采訪了林業部門、金融監管部門等機構后,對萬里大造林的經營模式提出了質疑,懷疑其涉嫌“非法集資”。
這篇報道刊發之后,萬里公司的廣告轟炸在當地停止了。但一個月后,在省城之外的其他地方,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廣告轟炸,而且,萬里公司與有些媒體還達成了合作協議。
2005年的媒體對萬里公司比較客氣。除了《黑龍江晨報》的一篇質疑報道外,《長春晚報》、《中國商業電訊》等都對萬里公司和陳相貴做了正面的宣傳報道。但是從數量上看,正面報道還是遠不及質疑報道多。
“轉眼之間,媒體風波已經過去幾個月的時間了,因風波的沖擊對營銷市場造成的影響也正在逐漸隱退,新的市場啟動工作已經有了良好的開端……”《中國商業電訊》在2005年4月份所說的這句話,8個月之后,果然成了現實。
2005年12月23日的《東亞經貿新聞》報道:“昨日上午,本報和內蒙古萬里大造林公司聯合與長春市9城區代表舉行了贈報儀式。儀式上共向長春9個城區贈送數百份明年《東亞經貿新聞》!痹洸铧c對簿公堂的雙方,在一年后變成了合作伙伴。當地記者曾相互推測,媒體突然偃旗息鼓,“是不是有人打招呼了?”
2006年以后,萬里公司很少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了。如果不是最近的媒體爆出其董事長陳相貴被“刑拘”,也許萬里公司還將繼續平靜地擴張著他的“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