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訊 山東省環保局發布一項水污染物排放新標準:海河流域山東段COD濃度排放標準將提高到60毫克/升。沿線320家企業限期不能達標排放的,將一律限產治理,治理無望的生產線堅決淘汰。
海河流域是目前全省水環境污染最重的流域。據統計,去年17個可比斷面的COD平均濃度高達115.3毫克/升,氨氮平均濃度達8.24毫克/升。
新出臺的《山東省海河流域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分三個時段執行。第一、二時段分別從今年7月1日和2008年7月1日起實行,分行業執行逐步加嚴的排放標準;第三時段自2009年7月1日起,將取消行業排污特權,執行統一標準,排入河流的COD濃度要達到60毫克/升以下,氨氮排放濃度控制在10毫克/升以下。
山東省環保局副局長張波說,環保部門將嚴格按照新標準執法,對屆時不能達標排放的企業,一律實施限產治理,通水后仍不能達標的企業一律實施結構調整,堅決淘汰一批治理無望的造紙、化工、釀造生產線,確保流域水質的好轉。
按照上述標準排放,該流域山東段每年可以削減COD排放量2.2萬噸,各控制單元COD污染物削減率將達到51%—67%。記者了解到,目前海河流域山東段有重點水污染企業320家,造紙等相關企業排放廢水的COD濃度標準為450毫克/升。造紙行業要達到新標準的要求,處理每噸污水要增加一元以上的投入,目前該流域的造紙等行業每天排放的廢水在2萬噸到4萬噸。
這要求企業進一步加大治污力度,抓好產業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省環保局前期對沿線企業的調研顯示,到第三時段企業可以達標或經過努力可以達標的占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