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產業結構以高能耗、高污染的鋼鐵、電力、建材、石化等行業為主,“節能、降耗、減排”形勢嚴峻。2005年,河北省能源消耗總量居全國第二位,而GDP居全國第6位,產業污染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邊削減、邊增長的問題十分突出,高污染、高排放的產業結構嚴重制約著河北省的發展。近日,省政協組成“節能、降耗、減排”調研組,深入邯鄲、邢臺、石家莊等地市的鋼鐵、電力、石化、水泥、造紙等企業,尋找破解答案。
據介紹,河北目前工業企業中高耗能的重工業增加值比重達8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約10個百分點。冶金、建材、化工、電力、煤炭5個高耗能行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7.36噸標準煤,高于全部入統工業66.9%。一次能源消費中原煤比重高達8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
委員們在調研中發現,造成河北省高能耗、高污染企業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黨政領導片面追求企業規模,控制高能耗、高污染怕影響到GDP經濟指標,有的企業還認為節能減排工作不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因此導致河北能源利用效率明顯偏低,節能降耗、污染減排等實用技術得不到有效推廣。
委員們還了解到,現行的法律法規不完善,經常出現“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現象,使得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等不法行為屢禁不止。環保執法能力薄弱,手段不足,特別是區縣、鄉鎮執法人員短缺,執法裝備落后,執法經驗欠缺。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河北省污水集中處理能力僅占排放總量的60%,加上管理不善,污水實際處理率很低。全省已建成的15座生活垃圾處理廠處理率僅為42%,且多數不符合無害化處理要求。有相當一部分污水和垃圾直接排放。
如何采取強有力的措施,爭取在短時間內改變高污染、高排放的嚴峻形勢?記者采訪了參加調研的部分河北省政協委員。省政協常委、省政協人資環委員會主任楊振科告訴記者,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應變成硬指標,營造氛圍,加大壓力,形成合力,絕不允許盯著產值快速增長,面對環境污染麻木不仁;絕不允許一方面搞節能減排,一方面又新上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高能耗、高污染項目。省政協常委、原省科協常務副主席鄭燦金建議,應把污染物總量削減指標作為建設項目審批的前置條件。對超過總量控制指標的地區,采取區域限批措施,暫停審批該區域新增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要突出抓好重點行業、重點區域及關鍵環節的節能減排工作,達到以點帶面的促動效果。
針對河北高能耗、高污染企業得不到有效治理的問題,委員們建議:盡快制定和完善行業能耗定額標準,對超標企業開征能源消費稅,征收資金專項用于節能重大技改項目的補助和貼息。要下決心提高企業的違法成本,扭轉“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不正,F象,徹底改善華北及京津周邊的環境,保障2008年北京綠色奧運。(記者 武永召 李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