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資源供需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已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決策層都高度重視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并將之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與此同時,理論學術界也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并取得了不少成果。
現在,關于節約型社會與循環經濟的科學內涵越來越清晰,認識也越來越趨于一致,無論是對于做好工作還是進一步開展理論研究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必然要求,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最有效的經濟模式。以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可以從根本上緩解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資源約束和環境壓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牢固樹立循環經濟理念。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既關系當代發展,又涉及千秋萬代。發展循環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共同參與,統一思想,牢固樹立起循環經濟理念,改變重經濟輕環境、重開發輕節約的觀念,切實提高實施循環經濟戰略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要進一步在全社會廣泛開展循環經濟的宣傳教育,大力倡導綠色消費,引導消費者自覺選擇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把節能、節水、節材、垃圾分類回收、減少一次性產品使用等與發展循環經濟密切相關的活動逐步變為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
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根據資源條件、區域和行業特點,合理調整產業、產品結構和布局,優化資源配置,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區域發展、產業轉型。大力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發展節水農業、有機農業、生態農業。大力調整工業結構,重點培育發展物質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技術產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的節能、節水、清潔生產等技術,改造提升紡織、造紙、化工等傳統產業,著力提升汽車、造船、化工、食品、紡織服裝、家電產業鏈中關鍵環節的生產技術水平,帶動制造業水平的提高。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改組改造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旅游、現代物流、信息、金融保險、社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以及會計、律師、咨詢等資源消耗低、吸收就業多、附加價值高的中介服務業。嚴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費資源的產業,以及開發區的盲目發展,遏制部分地區和行業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限制和淘汰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增強高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能力。
加快建立循環經濟技術支撐體系。循環經濟是先進生產技術和關鍵鏈接技術及廢舊資源再利用技術支撐的經濟。近十年來我國在發展循環經濟技術方面雖然取得了突破,但總體上看工藝裝備水平仍然比較落后,缺乏發展循環經濟的關鍵技術,且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仍較弱。要解決制約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瓶頸,組織開發和示范有重大推廣意義的減量技術、替代技術、能量梯級利用技術、延長產業鏈和相關產業鏈技術、“零”排放技術、回收處理技術、綠色再制造技術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術等,努力取得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技術政策,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推廣應用。政府及有關部門對具有前沿性、創新性的研究要給予大力扶持,特別是支持一批循環經濟重大項目及技術開發和產業化示范項目,支持建立循環經濟信息系統和技術咨詢服務體系。
完善循環經濟政策機制體系。目前,在政策和機制上,還存在一些制約循環經濟發展的因素。進一步完善價格機制、投資機制及補償機制,并逐步建立起一個政府大力推動、市場有效驅動、群眾主動參與的機制,尤其迫切和重要。價格機制主要包括完善自然資源價格形成機制、調整資源和最終產品的比價;投資機制包括將循環經濟列入國家和地方投資計劃,重大項目給予投資和資金補助或貼息貸款,金融機構給予信貸支持;建立生態和環境保護的補償機制;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和消費者付費制度等。當前,應重點研究制定促進節能、節水的鼓勵政策,繼續完善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研究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相關政策和機制,實施政府綠色采購、節能改造政策等。具體說,就是必須加快資源性產品價格市場化改革的進程,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形成能夠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供求關系的價格機制,逐步理順資源性產品價格,促進資源節約。加大推進循環經濟的財政投入,政府通過提供補助金、低息貸款等手段幫助企業建立循環經濟生產系統。按照“污染者付費、利用者補償、開發者保護、破壞者恢復”的原則,大力推進生態環境的有償使用制度。對一些虧損或微利的廢舊物品回收利用產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產業,通過稅收優惠和政府補貼政策,使其能夠獲得社會平均利潤率,促使其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
建立健全循環經濟法律法規體系?v觀發達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做法,首先是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通過立法,使政府各項政令和措施有法可依,生產者和消費者明確各自的責任和義務。我國雖已頒布《節約能源法》和《清潔生產促進法》及相關法規,但總體上看,法制建設仍然薄弱,還不適應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為此,必須加快建立健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框架,制定發展循環經濟的專項法規,在《循環經濟促進法》出臺的基礎上,抓緊制定《資源綜合利用條例》和廢舊家電及電子廢棄物、廢舊輪胎、廢包裝物回收利用管理辦法,以及建立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相關制度,如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等。同時,制定高耗能、高耗水行業市場準入標準,完善主要用能設備能效標準和重點用水行業取水定額標準,修訂主要耗能行業節能設計規范,建立強制性產品能效標識和再生利用品標識制度,制訂重點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以推進循環經濟健康發展,加快節約型社會建設進程。。ㄖ袊Q蟠髮W 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