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又見煙霧彌漫”“一開窗就能聞到嗆人的煙味”“西寶高速公路的能見度只有50米”“由于煙霧彌漫,我們從深圳乘飛機到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下降都有些困難”……
今年夏收后期,彌漫在城區上空的煙霧,讓人們再次意識到:都是焚燒秸稈惹的禍。目前,夏糧已收完,夏播也即將結束;叵虢衲杲麩斩挼慕涍^,面對最后的煙霧彌漫,人們不僅要問:秸稈禁燒之路,今后該怎么走?
今年更注重獎勵和疏導
對今年的焚燒秸稈工作,市政府在往年禁燒措施的基礎上,將以“堵”為主,變為“疏堵”結合:既有以往的處罰措施,更加注重獎勵和疏導。全市劃定37個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重點鄉鎮,市政府對區縣政府設立一、二、三等獎,最高獎勵縣政府20萬元,獎勵區政府15萬元。市政府同時拿出50萬元,獎勵10個在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中成績突出的鄉鎮(街辦),市級先進部門則獎勵2萬元。同時,今年三夏期間,市區(縣)兩級政府拿出100萬元,獎勵200名在“三夏”中進行低茬收割的聯合收割機駕駛操作人員,并授予“西安市小麥低茬收割農機手”榮譽稱號。
記者在高陵縣通遠鎮看到,公路旁邊每隔10多米遠,就有一個佩戴“三夏執勤服務”紅袖章的村民,手里拿著鐵鍬,眼睛盯著麥地,時刻準備防火滅火。村民們說,他們24小時都有人執勤,就為了禁燒麥茬。
兵分六路地頭查禁燒
今年禁燒工作的不盡如人意:6月3日發生的空氣質量下降,6月10日的煙霧彌漫。尤其是6月10日那天,城區空氣質量嚴重下降,市民群眾反映強烈,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先后作出批示。市政府有關部門兵分六路,深入田間地頭,對全市秸稈禁燒工作進行檢查。
在高陵縣灣子鄉,記者看到:田野上火勢熊熊,紅色的火焰噼啪作響,周圍是大片焦黑的土地。在西閻高速公路兩邊,這里隸屬于高陵縣張卜鄉,同樣是滿目焦黑的土地。市環保局相關領導指出:只要有10塊這樣的地方,城市的空氣就好不了。
檢查結果表明,我市大部分地區禁燒情況良好,但周邊地區和我市個別地方焚燒秸稈現象十分嚴重。對此,市政府領導提出嚴厲批評,對焚燒秸稈嚴重的地區,予以通報和處罰。
讓秸稈變廢為寶
禁燒秸稈,禁燒麥茬,轉變農民群眾的傳統觀念,除了堅強的行政措施外,最根本是對秸稈進行綜合利用,讓秸稈變廢為寶,讓群眾見到實惠。
在高陵縣一個小麥秸稈撿拾打捆現場,記者看到11臺秸稈撿拾打捆機正在工作,現場堆積的秸稈草捆堆積如山。知情者介紹說,夏收期間,每臺打捆機可以處理3000畝地的麥秸,處理后的麥稈又被送往縣里造紙廠和13個養殖基地作飼料。實際上,我市秸稈綜合利用的力度在不斷加大。玉米硬茬播種、小麥秸稈撿拾打捆、滅茬旋耕覆蓋播種、玉米秸稈機械粉碎還田、秸稈拉絲揉搓、秸稈青貯等技術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應用。
農業部門的同志說,近年來國家加大對農民購買大型農機具的補貼。比如,今年,農民買一臺價值6萬余元的大型拖拉機,政府補助農民2萬元。截至目前,我市農民購買大型拖拉機已有350臺。今年“三夏”期間,全市投入聯合收割機4652臺,拖拉機2.9萬臺,玉米硬茬播種機5500臺,滅茬覆蓋旋耕機1500臺。
禁燒之路必將寬廣
今年夏收的“煙火”已經消散,明年乃至今后,禁燒之路該如何走?
我們認為:要繼續堅定地走下去,一方面,繼續采取堅決的行政措施,利用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禁燒辦法,更加創新工作思路,讓群眾在頭腦里真正樹立禁燒意識。另一方面,繼續強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研制開發適合農業生產、適合群眾需要的農業機械;強制農機作業中割低麥茬;政府采取鼓勵措施,讓紙廠大量收購麥草,提高收購價格,拉平淡旺季節差價,提高群眾交售麥草的積極性。
根據農業部門調查,去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600萬畝,估計年產小麥干秸稈80萬噸,玉米干秸稈280萬噸。而據專家測算,每焚燒一噸干秸稈,就可產生250立方米的廢氣。從這個意義上講,必須禁燒秸稈,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將秸稈變廢為寶。
我們相信,隨著農業結構調整的進行,以及都市農業、生態農業的發展,尤其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不斷提高,農業機械的改良和進步,我市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之路會越來越寬廣。記者張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