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07年3月30日美國對來自中國的進口銅版紙征收最高達20.35%的臨時反補貼稅后,2007年5月30日,美國商務部再次宣布對原產于中國的銅版紙額外征收最高達99.65%的反傾銷稅。根據該公告,美國商務部將對晨鳴紙業的初裁稅率由10.9%提高至48.07%;對APP集團在華企業金東紙業、金華盛紙業的初裁稅率由20.35%提高至23.19%;揚州天章紙業為30.22%;太陽紙業30.22%;對其他來自中國的銅版紙征收稅率則從18.16%提高至99.65%。
美國商務部表示,2007年8月13日,將對印尼、中國和韓國輸美銅版紙反傾銷和反補貼案作出終裁。目前仍是初步裁定。
1.對我國銅版紙生產企業整體影響不大
2006年,我國向美國出口銅版紙2.24億美元,據測算大致相當于27萬噸,主要由晨鳴紙業和合資企業APP金東紙業生產。此外,太陽紙業也有一定的產能。
行業研究員認為,晨鳴紙業和太陽紙業的銅版紙產能均為40萬噸左右,而銅版紙產能占兩家企業總產能的比重分別為11%和26%,均非主導產品。由于兩家企業2006年的銅版紙出口量分別為15萬噸和3萬噸,且對美國出口量占企業總產能的比重分別不足4%和2%。因此,美國對我國銅版紙征收反傾銷稅的舉措對其盈利影響不大。
2000~2006年我國銅版紙進出口統計

此外,因為銅版紙毛利下降,上述兩家企業將逐漸把主要精力放在其他產品的生產上,銅版紙的盈利比重將有所下降,而且受2006年底出口退稅政策取消的影響,兩家企業邁向海外市場的步伐都將放緩。因此,征收反傾銷稅對兩家企業明后兩年的盈利影響會更小。
2.我國銅版紙利潤率下降
據統計,2006年,國內銅版紙產量超過350萬噸,同比增長16%。2005~2006年,我國向美國出口的銅版紙增長了1.5倍,但出口額僅增長1倍。其原因在于國內銅版紙價格在經歷了2004年上半年的歷史最高點之后一路下跌,于2007年1月達到歷史最低點。
海通證券研究員趙濤認為,此次征收反傾銷稅率對我國銅版紙生產企業乃至對整個造紙行業的影響都將非常深遠。我國紙類產品出口量下降,必然導致國內市場競爭加;而價格下跌對本來就供大于求的國內市場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對于我國銅版紙生產企業而言,銅版紙子行業的平均毛利率將有所下降。
銅版紙是需求木漿比例最高的紙種,因此國際漿價的波動對我國銅版紙的利潤空間影響最為明顯。趙濤指出,目前進口木漿價格達到了自1996年以來的最高點。2006年底,針葉漿的價格在730美元/噸左右,截至2007年5月4日,其報價已經上漲到772.68美元/噸;闊葉漿的價格則基本維持在671美元/噸。盡管人民幣小幅升值能使進口漿價格呈下降的趨勢,但并沒有改變漿價整體上漲的勢頭。未來針葉漿價格仍維持在高位,闊葉漿價格有望下降,機械漿和麥草漿成本都在提高。這意味著銅版紙未來的原料成本將繼續增加。
趙濤認為,2006年,我國外銷銅版紙約為60~80萬噸/年,約占全國產能的1/5。自2006年底實行新的出口退稅政策之后,原先外銷的銅版紙陸續回流國內市場,受此沖擊,價格下跌了250元/噸。一方面是原料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是海外市場受阻,國內市場價格下跌,因此,銅版紙2007年的利潤率必然繼續下降。
3.貿易摩擦隱憂
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公布的《2006年我國造紙工業運行狀況分析》報告指出,2006年以來,我國紙及紙板生產量的增長速度超過20%,產能增量較大,國內市場競爭激烈。
為消化市場供應,我國進口成品不斷減少,出口劇增,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出現。2006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就曾經針對韓國、中國、印度尼西亞的銅版紙開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中國臺灣地區對原產于中國內地、日本、印度尼西亞的非涂布紙進行反傾銷調查;我國對美國、歐盟的進口耐磨紙實施了臨時反傾銷措施,對原產于日本的進口電解電容器紙實施了臨時反傾銷措施等。報告認為,今后幾年如何化解國際貿易摩擦已成為我國造紙行業穩定發展的關鍵因素。
紙業戰略專家郭永新認為,我國造紙行業要苦練"內功",提高應對貿易摩擦的能力。造紙企業要主動承擔一部分社會責任,包括加強環保治污、改善勞動工人待遇等,不能為了降低產品成本而把這些社會成本轉嫁出去。不論貿易摩擦如何劇烈,中國造紙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是不能被擋住的。我國造紙企業要多開門路,增加海外市場,使單一依靠某國市場的風險降到最低。
紙業專家郭健偉認為,從國內銅版紙海外受阻的情況說明我國造紙業的發展從供不應求到持續過剩,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造紙企業要在這個過剩的環境中生存下去,必須通過技術創新、設備更新以及規;M一步降低成本,并對終端市場和需求進一步細分,從而設計生產更細分化的產品來滿足市場、繁榮市場需求。只有做到這些,才能恢復我國造紙企業的競爭力。
業內專家還表示,以銅版紙利潤空間被壓縮為契機,中國造紙行業勢必進行結構重組,淘汰規模小、技術差、污染嚴重的造紙企業,只保留規模大、技術新、較環保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