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浦江蘭塘紙業之前,我可是做了一番功課的。據說這里專門繁殖細菌吃污水,得去看看到底是咋回事。
看看熱鬧
爬上高高的污水處理系統,從車間排出的污水簡直跟泥漿沒什么兩樣,經調節池上到斜篩,過濾出來的紙漿被收集起來返回碎紙車間重新利用(據說這道工序就可以減少一半的排污量)。污水在反應池經初步藥物反應后,流到初存池加藥物沉淀。沉淀物(多為紙漿)返回車間利用,水則流往生化池,這個生化池就是細菌大展拳腳的舞臺。
這些細菌得花精力繁殖。2005年7月,公司從義烏污水處理廠拉回污泥,丟進生化池加氧、加水,投入尿素、磷酸二氫鉀等養料。經過一個月左右時間,撈上來的污泥放在顯微鏡下,就能看到鐘蟲、蓋纖蟲、等枝蟲、輪蟲等細菌的身影了。尤其是輪蟲的出現,說明污泥已被培養成活性污泥,生化池就可以開始工作了。
這些細菌還很嬌貴呢,氧氣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氧氣過量,會使活性污泥生物營養平衡遭到破壞,生化池里會出現不容易沉淀的羽毛狀污泥,導致水質渾濁;氧氣少了,細菌又難以存活,因此掌握曝氣量是個精細活。技術人員付師傅琢磨了好一陣子才掌握了這個量的控制,要知道如果超出2~4毫克/升含氧量,這些細菌就會遭受滅頂之災。
除此之外,得每天給它們喂食。他們的胃口還不小,34米×20米的生化池,每天得投20公斤尿素、15公斤磷酸二氫鉀才能喂飽他們。
當然,這些微生物的貢獻也不可小覷。分解污水中的各種有機物,降低COD(表示水中還原性物質多少的一個指標,往往也作為衡量水中有機物質含量多少的指標。COD數值越大,說明水體受有機物的污染越嚴重),并使污水PH值達標。
付師傅說,生化池工作是否正常、這群細菌是否健康,看漂浮在水面的泡沫就知道。如果泡沫多或者泡沫顏色由乳白色轉變為棕黑色,就說明水質有問題。
經生化池處理后的水流到二沉池,剛才還黃黃的水體已經變得清澈,能返回車間循環利用。這個過程中產生污泥,生物選擇器就會讓其回流到濃縮池。不過,這污泥還不能全都排到濃縮池里,每天得留0.5%的污泥作為細菌正常繁殖的“溫床”。
聽聽門道
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后,該公司用水量和排污量明顯下降。公司老總嚴明興說,上馬污水生化處理系統后,95%的水可以循環利用。原來每天得消耗8000噸清水,現在每天只需補充1000噸清水,循環水就能基本滿足生產需求,每噸紙的用水量大大降低。
不僅如此,以前該公司每月要排放COD24噸,現在僅為2.4噸,每月的排放總量減少了21.6噸。嚴明興說:“在造紙行業,目前普遍采用的污水生化處理系統已經是最先進的污水處理系統,要實現真正的零排量,還得靠技術進步!
倒倒苦水
經過循環利用,每月污水排放總量只有以前的1/10,以前每天排,現在是一個月排放一次,可水每循環一次,COD、色素等污染物就積累一點,循環利用到一定次數,如何降低COD排放時的濃度成為企業面臨的一個難題,因為COD超標是不允許排放的。
記者了解到,目前解決造紙企業循環用水導致的COD濃度偏高的方法無非是兩種,一是避免集中排放,掌握循環用水的次數,將COD控制在國家綜合排放標準之內;二是再上馬一套仿滲透處理系統,繼續處理污水,企業如何衡量選擇還得視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
金華市經委資源能源處處長何鼎人說,浦江蘭塘紙業是金華市較早采用污水生化處理系統的企業,從今后的發展趨勢看,造紙企業必將遇到越來越多的限制性政策,其中水資源利用率、排污和企業規?刂剖菑娭菩钥己藘热。 (記者 俞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