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郭峰 通訊員 金連升)近日國家發改委的一則通知引起了企業界的廣泛關注,發改委等八部委將開展清理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專項大檢查。這也反映出我國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污染“兩高”行業過快增長,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推動節能減排工作的決心。
記者昨日從省經貿部門了解到,我省節能降耗工作頻出新舉,新起草的《浙江省執行差別電價政策企業認定暫行辦法》也將于近期下發,進一步利用價格杠桿限制高耗能行業。
國家調控政策頻頻收緊
據了解,一季度,受產品價格高漲、電力供需趨于寬松等因素推動,我國高耗能行業再度抬頭,六大高耗能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6%,高于同期工業增速2.3個百分點。為遏制高污染、高耗能行業的過快增長,最近一段時間國家有關部門重拳頻出。
4月中旬,國家發改委、電監會要求各地必須停止對高耗能企業的優惠電價措施。財稅部門相繼調整了有關“兩高”產品的出口退稅稅率和關稅稅率。近日又組織檢查組,開展全國性清理高污染高耗能行業的專項大檢查。主要檢查各地落實高耗能高污染行業調控政策情況,落實差別電價政策情況,清理和糾正在地價、稅費等方面違規出臺的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優惠政策情況,執行行業準入條件和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作進展情況,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污染物減排和新建項目情況,落實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產品出口政策情況等。
高耗能行業電價抬高
據國家發改委28日公布的報告預計,浙江可能成為今年用電偏緊的六省份之一。而工業用電占到全社會用電比重的七八成,限制高耗能行業用電已是一個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緩解用電緊張的切實舉措。
我省對抑制高耗能行業多次作出政策性調控。我省已規定,從今年1月1日起,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燒堿、水泥、鋼鐵、黃磷、鋅冶煉等8個高耗能行業的限制類、淘汰類企業用電價格在現行《浙江省電網銷售電價表》中相應電價的基礎上分別提高每千瓦時0.04元和0.15元執行。這意味著這些企業的開工生產將比其他企業付出更多的電費。
此前,我省在2004年6月開始對高耗能行業實行差別電價,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燒堿、水泥、鋼鐵等6個高耗能行業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區分為淘汰類、限制類、允許和鼓勵類企業,其中限制類和淘汰類企業的電價在相應電價基礎上分別提高每千瓦時0.02元和0.05元。2006年10月1日,根據國家發改委的相關文件要求,黃磷和鋅冶煉也被列入高耗能行業,同時限制類和淘汰類企業的差別電價加價標準提高為每千瓦時0.03元和0.10元。
根據國家發改委《關于完善差別電價政策的意見》中加大差別電價實施力度的要求,2008年1月1日后,限制類企業差別電價的加價標準將調整為0.05元,淘汰類企業差別電價的加價標準將調整為0.20元。
高耗能行業嚴把“門檻”
我省日前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節能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二十大系列措施切實推進全省節能降耗工作。圍繞十大節能工程,支持電力、紡織印染、造紙、冶金、建材、石化等行業開展以余熱余壓利用、集中供熱、變頻調速技術、系統能源優化等為主的節能技術改造。省每年扶持100項左右節能重大技術推廣和示范項目,推進1311家重點用能企業節能行動。
據了解,我省還建立高耗能行業準入制度,控制高耗能行業發展。禁止投資建設各類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耗能項目。凡需國家批準的項目、省內年新增綜合用能3000噸標煤及以上(或年新增用電300萬千瓦時及以上)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固定資產投資和技術改造項目,未進行節能審查或未能通過節能審查的一律不得審批、核準、備案和驗收。對擅自批準項目建設的,依法依規追究直接責任人責任。建立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