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山東造紙行業積極尋求有效的增長方式,推進產業結構和經濟效益上檔升級,全行業當年完成銷售收入1150億元,絕對額凈增230億元,同比增長24.8%,約占全國造紙工業的24.6%;實現利稅118億元,利潤75億元,約占全國造紙工業的30.5%,各項經濟指標均居全國第一。這是從剛剛結束的山東省輕工業工作會議上獲得的信息。
2006年,山東省造紙行業不斷強化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堅持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致力提高項目水平、檔次和科技含量,新上了一批高起點、高水平的重點項目。省輕工辦會同省環保局組織全省造紙企業“十一五”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專家論證會,對項目進行前期評審把關,已有總投資額達42億元的91個項目通過了專家論證,并建立起了相應的項目庫。
去年,隨著晨鳴紙業總投資約24.56億元的年產30萬噸超壓紙生產項目、山東貴和紙業集團年產15萬噸和德州滬平紙業年產10萬噸的高強瓦楞原紙生產項目、博匯紙業年產15萬噸石膏護面板生產項目、日照東方紙業集團年產15萬噸牛皮箱板紙生產線項目以及昌樂世紀陽光紙業年產15萬噸白底卡牛皮紙等一批生產項目相繼建成投產,使山東省造紙工業發展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從而提高了生產集中度,全省現平均單廠生產規模為4.1萬噸,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近2倍。其中,華泰集團在原有基礎上引進的世界單機最大、最先進的年產45萬噸新聞紙生產項目的建成投產,使其新聞紙年生產能力達120萬噸,標志著華泰集團已成為世界新聞紙單廠產能最大的生產企業,并開始全面進入國際市場。
面對宏觀調控帶來的土地緊縮等政策變化的影響,山東造紙企業積極挖潛盤活現有土地資源,以重點大企業為突破口,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工作,千方百計讓外資引得來、落得下。華泰集團2006年4月與芬蘭道拉恩索公司利用各自的優勢,合資建設年產20萬噸的高級超壓紙項目,專門生產出版用紙,其生產的SC紙將填補中國市場空白。太陽紙業近日在國內成功上市,發行價每股16.7元。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山東造紙工業積極淘汰落后的生產能力和生產方式,累計取締了483家生產能力在1萬噸以下的小造紙企業,關閉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造紙企業麥草漿生產設施73家,淘汰落后生產能力184萬噸、麥草制漿能力133萬噸。在提高麥草制漿集中度的基礎上,全省造紙企業積極參與循環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和標準、規劃的制定工作,重點抓了造紙產品能耗標準的制定工作,對南水北調工程沿線造紙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使其更加科學合理。通過不懈地技術改造和發展循環經濟,使整個行業能源消耗有所降低,2006年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為5.1噸,較上年下降了6.76%,規模以上造紙工業重復用水率在70%以上,較上年提高近2.5個百分點。
同時,山東造紙協會創新發展思路,通過硬化載體,推動造紙行業的健康和諧發展。他們組織13家會員單位赴浙江考察,學習先進的造紙廢水處理技術和經驗,并考察循環經濟發展情況;為開拓西部市場,山東省造紙協會還與輕工機械協會聯合在河南、四川兩省舉辦了造紙機械裝備技術交流會暨展覽會,向省外用戶推介山東造紙機械產品,確立了山東造紙機械工業的形象,密切了與其他造紙重點省市和企業的聯系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