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壽光市大型造紙企業山東晨鳴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超標污水大量排向河里,引起了當地群眾強烈不滿。在媒體采訪時一個自稱晨鳴紙業總部的人致電記者:“我們是全國知名的造紙企業,不少媒體來晨鳴調查都不了了之,你們看著辦吧!”
這位企業負責人的話真是霸氣十足,似乎污染有理,想來媒體曝光、民眾反映、政府的執法都奈何他不得。這種霸氣從哪里來的?百姓是很清楚的——無非是仗著上市公司財大氣粗,還有地方政府的呵護罷了?梢哉f,這種霸氣就是資本與權力合謀的必然產物,是權力對資本的違法行為縱容的結果?纯磯酃馐姓沫h境保護工作會議就會清楚,這種權力對資本是如何呵護的了。會上一位副市長要求相關企業不得擅自接受媒體采訪,“最近幾天內有煙囪的企業不準冒濃煙,有污水排放的企業不準超標排放,誰出問題追究誰的責任”。
有如此政府高官,如此“環境保護”會議,名企污水流上十多年就順理成章,企業污染霸氣十足就合情合理,國務院規定全國各類工業企業要在2000年底前全部實現生產廢水達標排放的要求就成一紙空文,晨鳴紙業也就能打出“早在10多年前就全面實現達標排放,在全國同行業中第一家取得ISO14001環保體系認證”的招牌。污染“名企”就是仗著地方政府的縱容才十多年如一日地讓清澈的河水變黑,讓河里的魚蝦滅絕,讓當地人肝大、腫瘤等疾病發病率明顯高于其他地區,讓僅有200多人的村里,三年間就有15人患癌癥身亡且年輕人占近一半……
這種資本與權力的合謀在許多地方都存在,成為環保事件頻發的主因。其體現就是一些地方官員不正確的發展觀和政績觀——經濟發展優先,環保放在一邊。雖然中央早就提出了科學發展觀以及可持續發展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思維,但這種思想卻被扔在一邊。
治理污染不能繞開名企業,只打蒼蠅不打老虎。多年的教訓告訴人們,如果不能治理權力和資本的合流的現狀,治理好環境污染是不可能的。根治污染企業,根治企業的霸氣,關鍵是讓權力回到良性的運行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