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經意之間,我們已經在“紙張大國”這個偉大上欣欣然了數年,世界紙產量除了美國就是我中華,與緊貼可口可樂的百事可樂一樣,就是一步之差。這應該是我們得意的。
紙業的產能急劇擴大。這是因為紙的消費量不斷上升,生活水平提高,紙的消耗量就增加,F在,大小報紙越來越厚;走進連鎖店、超市,各種紙叫你眼花繚亂。
在一次紙業生產研討會上,一位紙業資深老專家提出的問題引起了眾人注意。對于印刷用紙,早有人提出,用偏黃色的紙張印刷比白得晃眼的紙對人的視力更加有利,能使眼睛免受刺激。新聞紙的白度,日本只有50度,我國卻高達60度。有些報社認為,新聞紙越白越好。其實早在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我國對新聞用紙還沒有如此苛刻,也就是50度的白度,和日本差不多。
從生產流程來看,對紙漿進行漂白處理——用漂白劑通過氧化,還原或分解等反應,使紙漿中殘留的木素溶出,或在保留木素的情況下使有色物質褪色。對紙的白度要求越高,漂白的過程就越繁瑣。用一種方法不能將漿料漂到較高白度,往往采是多種漂白方法并用,即所謂的多段漂白,如三段漂、五段漂等,以便使漿料漂白到符合使用要求的白度。
常用的漂白紙漿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氧化漂白法,利用氧化漂白劑,破壞木素的結構,使其溶解,達到提高紙漿純度、白度的目的。目前,我國仍以氧化性漂白為主要漂白方法。氧化性漂白劑因是含氯漂白,污染嚴重,逐漸被含氧漂白方法所取代。
另一種是還原漂白法,利用還原性漂白劑使發色基團改變結構,使其脫色。由于這種方法不會造成纖維組分的損失,并可保持原漿料的特性,特別適用于磨木漿、化學機械漿等高出漿率漿的漂白。此類漂白劑有連二亞硫酸鋅、連三亞硫酸鈉、過氧化氫和過氧化鈉等。還原漂白劑漂白的紙漿成紙白度穩定性差,在空氣中長時間光照后又會恢復原來的顏色。
大家看看,需要白度越高的紙,生產過程就要添加更多化學物,時間更長,污染相對也多?墒,這么高白度的紙對人的視力反而有害,花錢費力弄了個不討好!
新聞紙要越白越好,商品包裝越豪華越好,教科書也開始擺起譜來了……
印刷豪華裝幀精美的豪華型課本越來越多,大多是16開大版面。孩子的課本越來越精美,封面設計得非常漂亮,紙張也大都是銅版紙,價格也漲了上去。南京某高校一位大四的畢業生說,我們曾經領了一套精裝版教材,4本一共160多元,只用過3次!斑@一本書是我一個月的午飯錢,我用不起這么好看的課本。”一個大學生拿著一本標價68.5元的教材很無奈地說。
有人做過統計,我國目前在校學生共有2.2億人,以每個學生一年兩個學期平均使用10冊課本計算,一年就要用課本20億冊以上;按每人每學期課本平均重1500克計算,生產這些紙要耗費300萬畝木材、52800萬噸煤、158.4萬噸化工原料;同一本教材,美國學生要使用5年,日本學生要使用10年,德國、俄羅斯等國也早已實行課本循環使用制度。
目前,我國課本的使用壽命只有半年,如果這個時間能延長到發達國家的課本平均使用壽命5年—10年,按2.2億名學生計算,一年用掉課本30億冊以上,每本書按15元計算,教科書循環使用1年就可節約450億元,循環使用5年可節約2250億元。
豪華包裝已經為大家詬病,而教科書豪華風的興起危害遠遠大過豪華裝的月餅之類。數不清的貧困家庭因此要為孩子能上學付出更大代價,我們有限的資源會更多地消逝在奢華的裝潢上。
比起30年前的未改革開放,比起10多年前紙業發展剛剛起步,我國的GDP是大大提高,紙業產量也是迅速翻番,這是不是可以成為我們奢侈用紙的理由呢?看看比我們更有“資格”豪華用紙的美、日、德、俄羅斯等國家,他們的教材是循環使用的,新聞紙的白度是適中的。我們發達了,可是貧富差距也在加大,要想兒女讀書的農民、下崗工人,他們的財力有限,為什么把教材也弄到高不可攀的地步呢!和諧社會,就是要讓錢多與錢少的人,都能在相對穩定的環境里生存。我們從紙的節約使用開始,也是促進和諧發展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