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造紙行業的發展前景分析
1、發展機遇
對于國際原料采購占成本比例高的造紙行業來說,人民幣升值會帶來較好的發展機會。
隨著我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國,給中國造紙行業帶來了機遇,由于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國際產業結構調整進程加快的影響,世界造紙工業國際化格局初步形成,國內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及入世后我國將造紙項目由限制類改為外商投資鼓勵類,將會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本和先進技術向中國轉移,有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2、政策環境
在國內政策上來說,一方面可提高出口退稅率,確保足額退稅(新聞紙退稅l7%,新產品退稅20%),進一步加快退稅速度;另一方面,《反補貼協議》對發展中國家有一個過渡期,我國可在過渡期內通過補貼鼓勵出口。
國家經貿委日前發布了《近期工業行業發展導向》,涉及制漿造紙行業的內容如下:
以造紙原料結構調整為重點,提高木纖維原料和廢紙的比重。在造紙原料結構上確立以林木為主要纖維的生產體系。
中國政府正在進行政策方面的調整。2001年,中國國家計委、財政部和國家林業局發布執行《關于加快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的若干意見》。
國務院決定自1998年1月1日起,對國家鼓勵發展的國內投資項目和外商投資項目進口設備在規定范圍內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3、紙業優勢公司
目前A股造紙公司整體市盈率與國際水平相當。但是A股龍頭公司與國際同類公司相比,低估比較明顯。從行業發展趨勢和估值比較出發,我們認為2007年應該對龍頭公司進行增持,從而分享其在行業整合中的收益,并充分享受在價值重估過程帶來的利得。個股方面,建議重點關注晨鳴紙業(000488)(行情,資訊)。
晨鳴紙業(000488):投資額高達94億多元的林漿紙一體化國家重點工程-晨鳴紙業70萬噸木漿項目日前在廣東省湛江市奠基。公司稱這一項目的實施將徹底打破公司資源瓶頸,從而奠定了公司的產業鏈優勢。
二、市場結構的發展趨勢分析
1、集約化
長期以來,我國造紙工業原料以非木材纖維為主,造成產品結構失調、企業規模小、經濟效益差、排污量大、污染嚴重等問題。我國造紙企業的數量最多時達到1萬多家,即使是少量的大中型企業的規模也遠遠低下國際水平,且技術水平普遍落后,難以滿足國內市場對高檔紙的產品不斷增長的需求。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國造紙業集中度過低、企業規模過小、污染嚴重、環保措施不力等問題,政府應鼓勵中國造紙企業做大做強,向規;⒓s化經營方向發展,同時通過關、停、并、轉、重組整合等方式,將污染嚴重的小紙廠淘汰出局,發展強勢企業集團,為在造紙行業全面實現循環經濟創造條件。同時,也只有形成大的企業集團,進行規模經營,才能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環保中來,從而有效地解決造紙業的環境污染問題。
國內像晨鳴紙業這樣的一些造紙企業,產品的質量和檔次較高,在市場上占有優勢,企業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而且又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有充足的融資渠道。這些企業通過對許多中小造紙企業的收購,規模不斷擴大。中國造紙協會2005年國內紙業公司中期報表顯示,造紙行業利潤加速向重點公司轉移。以晨鳴紙業、華泰股份、岳陽紙業、博匯紙業作為重點公司,將其2005年中期業績與2004年同期進行比較,收入與凈利潤增長分別高于行業平均13個百分點和14個百分點。另外,行業集中度提高的跡象在2005年上半年進一步顯現。重點公司在行業中所占比例明顯提高,其中收入從58.2%提高到64.2%,凈利潤從65.8%提高到74.1%。這表明,在行業整合加速的過程中,行業收入與凈利潤也開始加速向重點公司轉移。配合產能增長,重點公司的凈利潤仍將以較快速度增長。
2、高檔化
目前中國生活用紙市場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消費品種結構不均衡。2000年世界生活用紙中,廁用衛生紙占56%,紙巾紙、擦手紙占21%,紙面巾和紙餐巾分別占12%和4%。但數據顯示,紙巾紙、擦手紙,僅占0.2%,即使在北京、上海這樣被看好的城市也不過占1.5%,也就是說中國的廁用衛生紙銷售比例仍然占據絕對優勢。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國生活用紙消費需求將呈現多元化并向中高檔產品過渡。
華泰股份定位于高檔產品,具有規模優勢,成本控制能力強。近年來,華泰股份先后研究、開發了低定量彩印新聞紙、彩色美術版紙、美術課本專用紙、高光澤涂布白板紙等國家級新產品或國家級火炬項目,“廢紙制漿造紙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與生產、應用”還被列為國家級技術創新項目。據不完全統計,公司博士后工作站與技術中心先后共完成課題及新產品研究50多個,其中達到國際水平或國內領先的30個,在企業技術創新,特別是在造紙可持續發展及造紙環保方面的研究,為同行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3、林紙一體化
2004年,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頒布了《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十五”及2010年專項規劃》,這表明,我國造紙工業正在進入以原材料結構調整為核心的關鍵時期。APP紙業公司漿林紙一體化模式進行得最早,公司2005年3月底在海南正式投產的洋浦金海漿紙項目,首期投資達102億元,是海南省迄今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其目標是建成亞洲最大的漿紙加工基地。該項目1997年經國家批準設立,1998年12月正式奠基,之后APP渡過了亞洲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兩年前再次動工興建。此次一期工程年產100萬噸漂白木漿,也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制漿生產線。這一項目也是APP在中國大陸投資建設的第13家特大型制漿造紙企業,將為其節省大量進口原料成本。此外,國內大型紙業集團如泰格林紙集團、晨鳴紙業、華泰股份、美利紙業等也開始了“圈地造林”運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針對國外紙業產品進口發起的反傾銷案,堅定了國際紙業巨頭在中國大力推行“林漿紙一體化”的產業模式。
4、多元化
由于紙張應用的不斷擴展,紙制品市場消費向多元化發展。同時企業為了能較好地抵御市場風險,產品結構也日趨多元化。如晨鳴紙業和華泰股份,正在不斷地根據市場需求開發新的紙品種,產品種類越來越多。
三、2010年造紙業發展趨勢預測
1、造紙業格局預測
造紙工業外資大型企業將會加快發展;國有企業將逐漸退出造紙舞臺,民營企業將繼續兼并重組。
年產10萬噸以上企業將成倍崛起,年產30萬噸、50萬噸甚至100萬噸企業將會不斷出現,并成為骨干力量;年產5萬噸左右中型企業將成為中國造紙工業的中堅力量;年產3萬噸以下的小型企業仍有生存和發展空間。
2、林紙一體化加快
境外企業林紙一體化的進度將逐步加快,境內造紙企業速生林建設進展緩慢,步履艱難。定向造紙林規模不大,為數不多,短時解決造紙工業木材巨大缺口可能性很小,但竹紙一體化、葦紙一體化、農紙一體化將會應運而生,大型木漿廠、竹漿廠、葦漿廠將會出現。
3、區域競爭狀況
投資向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集聚的勢頭將更加明顯,區域紙業發展差距會進一步擴大,華東、華南沿海造紙工業將占全國總產值的70%以上。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戰略,將成為一個新的亮點,并與西部大開發、東南地區加快發展形成三足鼎立的發展態勢;也給東北、西部造紙工業發展帶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