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渤海紙業:特種紙的“渤海”
煙臺渤海紙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長增的公文包真可謂是一個浩瀚的特種紙“渤!薄:窈竦墓陌,鼓鼓囊囊,夾的全是他們的新產品:有白色的,暗紅的,墨藍的,無論幾種顏色都是一次做成;有色譜短纖維防偽紙,安全線防偽紙,白水印、黑水印和黑白水印紙;有蘋果套袋紙,葡萄套袋紙,桃套袋紙,石榴套袋紙,橙子套袋紙,柚子套袋紙,芒果套袋紙和香蕉套袋紙……
李董自豪地說:“在全國,我們的特種紙產品的種類是最多最全的!甚至連日本和韓國的果袋商都驚訝,你們怎么有哪么多的品種?!”
他們公司的前身是萊陽造紙廠,創建于1958年,是全國最早最大的特種紙專業生產廠家之一,F在,他們的產品有包括食品包裝、果品套袋、防偽紙等特種紙三大系列在內的60多個品種。
他們生產的“兆豐”牌水果套袋及水果套袋紙,具有良好的透氣性、柔軟、抗風雨能力強、疏水度高、防菌等特點。產品質量在國內位居領先地位,暢銷全國各地并出口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印度、泰國、中國臺灣、巴拿馬等東南亞、美洲國家和地區。公司可根據用戶要求生產適應不同地域、氣候的各種水果套袋。
當今世界,人們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激增,防偽紙便有了廣闊的市場前景。渤海紙業及時瞄準了這個市場,他們專門成立了有15人的科研隊伍,聘請業內權威人士、高薪購買高新技術,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開發了系列防偽紙:黑水印、白水印、黑白水。豢梢姺纻谓z和不可見防偽絲;色譜線短纖維防偽紙、色譜安全線、標志安全線、字母安全線、金、銀絲安全線、數字防偽線紙,水紋紙等系列產品,其中色譜線短纖維防偽紙為國內獨家生產,具有極高的防偽水平。這些產品主要用于防偽要求較高的重要證件,證書,存單及票據、商標、產品說明書等。他們的數字安全線防偽紙甚至達到了人民幣印刷用紙的技術要求。為維護知識產權、保護國家和企業權益,他們一直在努力著!
食品包裝用紙和包裝袋產品有:食品包裝袋、垃圾袋、超市袋、自封口袋、自立袋、藝術包裝紙、餐具包裝紙、食品醫用包裝紙、防油紙,其中引進美國技術生產的防油紙達到七級,具有國際領先水平。
他們的三大系列特種紙產品,在全國是質量最好的,市場占有份額也是最大的。
現在,他們的特種紙最暢銷的是果品套袋紙和防偽紙。
閆振飛是公司的副總經理兼黨委書記,他給記者演示了他們水果套袋紙的優良的質量。只見閆總拿來一張薄似蠶翼清晰透光的果品套袋紙,在上面倒了水,紙竟爽干如舊——水珠在紙上,猶如在荷葉上一樣來回滾動;用手擠擠紙,水才慢慢地洇了出來,可見其有良好的透氣性能;再把紙揉成團泡進水里,完全浸濕以后,用手使勁搓揉,紙竟完好無損——這不是紙,簡直就像絲綢布料。
閆總說,他們的套袋紙能在水中浸泡十幾天,拿出來后照樣完好無損。
2005年8月下旬的“麥莎”臺風帶來的狂風暴雨令許多人記憶猶新、心有余悸。即使當時的北京和天津,中小學生也做好了停課的準備。但就在那次臺風中,在浙江的一些果園里,果樹像“魯智深倒拔垂楊柳”般地被臺風連根拔起,可套在蘋果上的紙袋竟然完好無損。就在我們采訪的時候,一個浙江果農打電話給李董向他訂貨,要他無論如何得保證他們的供貨。那位果農在電話中說:“李董呀,天不助我,你助我呀!你們的果袋質量太好了,已經經得起臺風的考驗了!”
渤海紙業的紙袋經得起臺風的考驗!浙江果農樸實的話語,就是對他們的最佳褒獎!
他們的果品套袋紙在國內“經得起臺風的考驗”,也同樣經得起國際市場風浪的考驗,在韓國、日本和泰國的市場上更是有口皆碑,為同行所稱道。
日本是果袋的發源地,他們的苛刻也舉世聞名,要獲得他們的認可是非常困難的。但是,當日本最大的果袋商發現了渤海紙業的產品在韓國暢銷后,悄悄地進行了嚴密的跟蹤。他們先是試探性訂貨兩三噸。就為這區區兩三噸的貨,人家竟能派四個人在四年時間四次來中國!同樣的,就為這區區兩三噸的貨,渤海紙業的員工們上上下下四年如一日一絲不茍進行生產!貨物到日本后,人家要無償地提供給果農使用,挑剔地觀察產品的質量。最后,終于獲得了他們的認可。
原來是我們大量進口日本的果袋,現在,渤海紙業的果袋竟然返銷到日本!
在韓國,他們的產品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多家果袋商爭做渤海紙業果袋的總代理。李董說,可以!但是,我得嚴格地考察你們五年。誰的業績好,我就讓誰做總代理!
在泰國,李董受到國家元首般地歡迎。某省的省長親自為他舉行歡迎會,陪同他考察水果市場,一路上警車開道,好不風光!泰國一些地方生產的桔子有農藥殘留,形象也不好。套用他們的袋子后,食品安全和果品形象大為改觀。他們當時就簽訂了2億個袋子的合同,總價值達1000萬元人民幣。
渤海紙業的產品質量經得起國內果農的檢驗,經得起臺風的考驗,經得起國際市場的考驗。現在,他們的產品供不應求,一些國外公司兩個月訂單的錢都打過來了,但產品還沒有生產出來。
“現在,我們的特種紙已經占據全國市場的三分之一以上。原來我們是進口日本、韓國和臺灣的水果套袋,現在我們的產品卻返銷了過去。更為可喜的是,我們把日本的產品牢牢地擋在了國門之外!”
李董說,喜悅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二、渤海紙業:創新的“渤海”
創新,是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前進與發展的不竭動力。
創新,對一個民族是如此,對一個企業也同樣如此。煙臺渤海紙業公司近半個世紀的歷史,特別是1993年后李長增勝任廠長和董事長10余年的歷史,本身就是一部企業的創新“史記”。
曾幾何時,渤海紙業長期作為國有中型企業,也是萊陽市的名牌企業和利稅大戶,是全市人民的驕傲,為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但是,它也像所有的國有企業一樣,同樣面臨著計劃經濟的慣性束縛,面臨著思想觀念陳舊、體制僵化、舉步維艱的局面。
李長增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服從組織的安排,從市經貿局長的位置上來到這里的。真可謂“受命于危難之際”。
李長增說,他到造紙廠的13年,是改革的13年,創新的13年,坎坷的13年,也是不斷奮進的13年!
特別是到了2002年,歷史又一次考驗著李長增改革與創新的智慧與魄力。那一次,他們放棄了習以為常的經營理念,放棄了培養了40年的產品和市場,猶如鳳凰涅?一般,真正是脫胎換骨獲得了新生!
2002年8月21日,他們關閉了自己的麥草制槳生產線。
麥草制槳是造紙的污染根源。關閉自己的生產線,是他們為環保事業做出的重大貢獻和犧牲,但何嘗不也意味他們公司的關閉?!
一時間,整個渤海紙業處于極度彷徨和迷茫之中。一個幽靈,失望、絕望及至自暴自棄的幽靈,在整個公司飄蕩!
怎么辦?李長增向何處去?1000余名員工向何處去?渤海紙業向何處去?
商場如戰場。山東是《孫子兵法》的誕生地,其首篇《始計篇》明確指出,對于“兵者”這樣的“國之大事”要講求“道、天、地、將、法”,而對于軍中主帥的“將”,更是提出了“智、信、仁、勇、嚴”!暗馈焙汀爸恰保菦Q定一場戰爭勝負的前提。具體到商業中來,所謂“道”,就是你的產品是不是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是不是符合市場的需求趨勢。所謂“智”,就是要求主帥有智謀,能“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
李長增正是這樣,改革和創新永遠是他的個性。他很清楚,原先的以草槳生產普通文化用紙,已經不符合市場發展之“道”。而他要為企業尋找新的“道”,他必須要有充分經營之“智”。
剛過50歲的李董,如今早已是滿頭銀發——他的頭發是為員工為企業熬白的呀!每天凌晨5點鐘到公司,晚上10點鐘回去,一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數十年如一日!他說:“我是萊陽人,不能異地做官。如果企業倒閉了,不能生產了,是對萊陽人民的犯罪!”
閆書記說:“董事長思路超前,高瞻遠矚,任何時候都是臨危不懼胸有成竹!
李長增就是這樣。此時,他將目光盯在了既環保附加值又高的特種紙市場,為渤海紙業尋找到了新的發展之“道”。
所謂特種紙一般是指針對某一特定性能和用途、附加價值比較高的紙種。與普通的紙張相比,特種紙具有高性能、高附加價值、高技術含量和生命周期較短的特點,其產品的價格是一般紙張價格的1.6—6倍。
李長增首先從食品包裝紙、果品袋紙和防偽紙這三大系列來涉足特種紙。
水果套袋是當今生產無公害綠色水果、有機水果的有效技術措施,20世紀70年代,日本在中國開始試驗蘋果套袋,紅富士蘋果的價格由原先的5毛錢上升到3塊錢,從而掀起了中國水果業的一次革命。
在我國,農業部已經在2000年將水果套袋列為重點推廣的農業科技項目,2004年要求套袋全部實現國產化。
但是,直至2002年,中國的特種紙企業還是鳳毛麟角。
早在20世紀80年代,李長增就開始關注特種紙,尤其是水果套袋。1996年,李董就向在日本和韓國的華僑打聽,廣泛收集各種相關信息。
2002年草槳關閉之后,李長增果斷地提出了兩個調整,即調整產品結構和設備結構。他緊盯著特種紙新產品的市場前沿,大膽淘汰了原來的老設備,同時投入1000多萬元購置了新設備。他一方面從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聘請專家,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和挖潛他們自己的技術力量,對已有的設備進行大刀闊斧的技術改造,使原有的設備基本上滿足了新產品的要求。
2004年初,他們的首批新產品水果套袋紙便脫穎而出。
2004年12月21日,在海南舉行的首屆中國香蕉產業發展研討會上,李董將自己的香蕉套袋產品總結出11項優點:保溫防寒,能抵御零下10度以上的寒流侵襲;防止或減少黑星病的發生;防病防蟲,降低農藥殘留,確保食品安全;防止強光灼傷果面,香蕉形象好;防雨水、耐破損;果型緊湊,果品顏色純正,質量好;省時省力;紙袋透氣性能好,穩定增產效果好;紙袋質地柔軟,對香蕉無損傷;果面著色均勻,光潔鮮艷,銷售價格高;環保效果好。
設備改造完成和新產品開發出來以后,如何獲得市場尤其是國際市場的認可呢?
李長增仍然有他自己的辦法。他放下董事長的架子,伏下身子,背上他的特種紙樣品和一箱方便面,只身出發漂洋東渡了。
一位擁有1000余名員工的企業董事長,為他們的產品做起了業務推銷員!
他先來到日本、韓國,后來又到了泰國和馬來西亞。
韓國有30多家果袋商,李長增跑了20多家!
總經理助理兼銷售處長的遲秀梅說,在泰國,李董親自下農場手把手地教果農如何套袋,終于贏得了包括省長在內的泰國人民的信任。
天道酬勤,李長增成功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李董的示范下,所有業務員都成功了,公司成功了,大家感到終于走出了一條新的路子,原來的那種失望乃至絕望的陰霾一掃而光!
他們成功了,但是他們卻不敢有一絲懈怠。對所有的客戶,他們都堅持“優質服務,講信譽,不賒賬”的原則,深受歡迎。他們原來生產文化用紙,客戶都是出版社這樣的大客戶。而特種紙,往往小客戶多。但是,他們不論客戶大小,即使是三五噸他們也認真對待。
最后,起初的小客戶,往往帶來數千噸的大訂單。
現在,他們水果套袋紙年出口量占全國的80%以上。
他們的生產能力不足2萬噸,但客戶需求已經超過這個數。他們的產品供不應求!
同樣,在我們采訪的時候,一個韓國客商給李董打來電話,請求李董要確保他的訂貨在下月15日以前必須到位,而且是兩個集裝箱一塊到!
防偽紙是隨著全球知識產權保護的呼聲應運而生的。他們的產品也同樣供不應求,F在,英國劍橋大學的畢業證書,國內一些省政府相關部門的財稅票據、技術等級證書等等,都在使用著他們的產品。他們與韓國一家禮券公司就簽訂了6000噸的供貨合同,總價值達840多萬美元。目前,他們正在與某個東南亞國家談一個票據用紙合同,最后總價碼也達700萬美元。
現在,他們已經入選中國防偽技術協會會員單位。
在全國造紙行業普遍低迷的情況下,現在的渤海紙業,已經呈現出“風景這邊獨好”的欣欣向榮的局面。
創新,使李長增和渤海紙業走出了困境;創新,使李長增和渤海紙業獲得了新生!
三、渤海紙業:湛藍的“渤海”
五龍河,是膠東的第一大河流。萊陽境內流長15公里(境內流長9公里)以上的河流13條,其中有11條歸為五龍河水系。五龍河全長53公里,流域面積393.3平方公里,占萊陽全市面積的近四分之一。
五龍河為萊陽市人民的生命之河,但是,曾經受到嚴重污染。而渤海紙業的前身萊陽造紙廠就是源頭之一。
根治污染,還五龍河以清澈,還“渤海”以湛藍,使渤海紙業成為藍色的環保企業,一直是李長增和他的員工們的迫切心愿。
從1995年開始到1997年,他們先后投資1500多萬元,開始廢水治理,取得了很大成績。為此,李董還榮立“山東省治理污染三等功”。
2001年4月的一天,李長增帶領公司全體中層干部驅車三四十公里,到他們排放的污水下游去看。當他們看到原本清澈的五龍河水,變得烏黑油膩臭氣熏天魚蝦絕跡時,他問自己也問同事:“你們說,咱們再這樣干行不行?”
“不行,絕對不行!”李董在給同事說,也在給自己說。
李董說:“我過去有兩個睡不著覺,一個是消防問題——怕麥草著火,一個是環保問題——怕污水檢查。特別是環保問題,我總是提心吊膽,咱心中有愧呀!”
2002年8月21日,他們的草槳生產線被關閉之后,李長增和他的伙伴們痛定思痛痛下決心,決定要從根本上治理污染。他們先后投資300多萬元對廢水處理設施進行了改造,保證了污水穩定達標排放。
公司總經理于少平說,其實污染問題真正得到徹底的解決,主要還是我們現在的新產品開發以及由此而來的原料結構調整。我們現在的新產品主要是特種紙的生產,而這些特種紙的紙槳主要是從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智利等國家進口的高品質的成型的商品槳——我們再也不用草槳了,也無須搞什么堿回收工程了。這就從根本上和源頭上徹底解決了污染的問題。
李董說:“對于污水治理,我們絕不糊弄!我們絕不能以一個企業的利益,不顧下游沿河工業農業的利益,斷子孫后代的后路!”
他說,現在,我們第一不偷排,第二積極治理。我們現在實行的是24小時監控,F在,我根本就不害怕。不僅是污水,就是廢渣都和在煤里燒掉,或者制成空心磚利用了。我們所有的廢物形成了良性循環。
現在,他們排出的污水全部達標!在國家環保局“環保世紀行”活動中,有記者采訪五龍河沿岸的農民。
農民說:“五龍河有魚了!”
——這是李長增盼望了多年的話呀!農民樸實無華的話語,就是對渤海紙業的環保工作的極大肯定。
四、結束語
采訪結束時,我們問及李董萊陽造紙廠更名為渤海紙業的緣故,他說:“我們就處在渤海之畔,我們已經徹底改變了傳統的‘黑色’形象,像渤海一樣湛藍環保,也更希望我們的產品有渤海般寬廣的市場與發展前景……”
渤海胸懷,渤海氣魄!在他們關閉草槳生產線僅僅三年時間,2005年,他們就確定了做大做強特種紙、打造中國最大特種紙生產基地的宏偉目標。當年,他們就完成了機制紙2.5萬噸,產值達到2.25億元,銷售收入達到2.2億元。
2006年,他們將在這一基礎上,邁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渤海紙業就能建成中國特種紙的大“渤!薄袊畲蟮奶胤N紙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