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集團對我縣教育事業發展的支持和幫助,猶如春雨滋潤禾苗。你們的慷慨解囊,使昔日破舊不堪的校舍變成美麗的校園。在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今天,我們將記住這份真誠的幫助!1月4日下午,那倫賽京金光希望小學揭牌儀式上,云南省文山州廣南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楊凱代表全縣人民講話,表達對金光集團淳樸的謝意。
聯歡儀式隨后展開,盛情邀請之下,金光代表與身著壯族服裝的村民跳起了壯族舞蹈。
記者被融融的氣氛包圍著。記者身旁的一位廣南縣的領導對記者說:“2004年,金光出資100萬元在廣南縣資助建設了兩所小學,那倫賽京金光希望小學是其中的一所。單單是那倫賽京金光希望小學開學就惠及廣南縣蓮城鎮6個少數民族村4720人口的教育。金光集團進入廣南縣后,不光是資助辦學,還以種植造紙用速生林為紐帶,綠化荒山,優化環境;鋪設道路,解決交通問題;讓當地人營造速生林,解決就業崗位,增加農民收入,脫貧致富,一步一步地促進當地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
金光集團的代表楊建初說,廣南縣只是金光造林基地縣之一。目前,金光造林基地廣布于整個文山州的8個縣,投入高達1.5億元,造林面積達到30萬畝,增加文山州森林覆蓋率0.6個百分點。
文山州是一個典型的“邊”、“少”、“山”、“窮”地區。政府窮,農民窮,是該地區突出的特征之一。在金光文山州事業區項目基地縣中,很多群眾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多年實踐證明,我國貧困地區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潛力在山,希望在林。通過建設速生豐產林基地,農民可以從育苗、定植、管護、砍伐、運輸等多方面增加勞動收入。與此同時,開展“林漿紙一體化”項目需要煤炭、電力、鹵水、鹽化工,需要大量的交通工具,需要吃、住、玩等,項目的產業鏈必將帶動林產業體系的形成,又能為當地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
文山州富寧縣洞塘村委會有計劃地組織22個村民小組的群眾,到金光造林基地打工,造林施工時,每天均有250人左右出工,每天人均收入25元,全村每天收入6250元,有的一家有3人以上在金光基地做工,一年收入上萬元。項目區農民用獲取的收入接通了電,接通了自來水,修通了公路,生活質量比過去大有提高。
目前,金光開挖林道568公里,使項目區涉及多個村組圓了多年未通公路的夢想。這不光保證了人工林長勢良好,而且使林區治安穩定。這得益于金光集團正確處理好社會、經濟、生態的關系,努力做到農民滿意,政府滿意,公司滿意。
2006年6月20日,文山州委、州政府領導與金光高層達成協議,“十一五”后4年,由地方政府規劃出150萬畝林業建設用地。文山州委、州政府將堅定不移并加大力度支持金光“林漿紙一體化”項目的實施。
楊建初最后對記者說:“‘林漿紙一體化’是我國林業與漿紙業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經之路。金光集團在文山州投資‘林漿紙一體化’項目的初衷是期望形成農民增收、企業發展、地方經濟騰飛的多贏局面,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全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