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亞硫酸銨法制漿在我省應用和發展許多年了。它是利用亞硫酸銨與木素的選擇性反應;使本來不溶于水的木素生成水溶性的木素磺酸及其鹽類,從而達到脫除木素的目的。眾所周知,亞銨法制漿,是我國制漿造紙工業起步較晚的制漿方法之一。始于1967年,原輕工業部制漿造紙研究所在取得小試成果的基礎上,于1968年與山東泰安造紙廠合作,進行大型生產試驗成功。
1969年泰安造紙廠正式以亞銨法進行生產,1976年列為國家重點推廣項目。歷經廿多年生產探索。我省滄州地區造紙廠及省內有關紙廠至今仍維持正常生產。國內山東、河南、四川、新疆等十多省市、自治區,百余多家亞銨法造紙企業也采用此法。我省紙業小型廠多,分布廣、設備落后,絕大部分以草類纖維為原料生產文化印刷方面用紙,工藝技術是可行的,經濟上也合理有效。此制漿方法符合省情適宜發展造紙工業。
我省亞銨法制漿造紙發展上歷程分為三個階段:
1975年至1979年試點階段。利用磷肥廠和當地造紙廠配套(回收磷肥廠尾氣氨水吸收成亞硫酸銨供當地紙廠使用。)1980年至1984年鞏固階段。我省六個造紙廠堅持亞銨法生產(滄州、衡水一紙、二紙、蒿城、華北農大紙廠,奧海紙廠),滿足客戶對提高紙張白度需求。1985年至現在階段,截止目前亞銨法制漿造紙生產能力約為6萬 .產品為凸版紙、膠印書寫紙、單膠紙、有光紙、壁紙原紙,白紙板(漂白木漿掛面)、瓦楞原紙,箱紙板等十余個種類。
亞銨法制漿在國外也得到應用和發展。據資料美、俄、法、加拿大、德、芬蘭、意大利、西班牙,荷蘭等許多國家均有亞銨法生產。而且,有的國家還占有年產4萬t到17萬t大型亞銨法制漿造紙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