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志源-胡錦濤握手
“我懷著一顆感恩的赤誠之心,蘸著飽含感激與謝意的墨汁,代表廣西希望高中的全體同學誠摯地向金光集團道一聲:謝謝了!” 李怡珊如今是華中師范大學的學生,她是廣西希望高中首批“金光希望之星”之一。從2002年起該校每屆招收品學兼優的“金光希望之星”100名,在三年的高中階段享受全免費待遇,個人生活費也由金光集團資助發放,迄今,金光集團APP累計捐款775萬元。采用規模辦學的方式幫助貧困學生接受中高等教育,是廣西希望工程的首創,成果顯著。該校今年參加高考的100名“金光希望之星”中, 94人上了本科線,其中不乏考上中山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等知名學府。幾年來聯合辦學一直在默默中進行,直到去年6月,中央電視臺《共同關注》欄目前來拍攝報道,才逐漸為外界所知。
也許,人們至今還記得,2003年春夏之際,“非典”肆虐華夏大地,胡錦濤主席稱之為“這是一場中國和全世界人類的災難”。特別是北京疫情形勢嚴峻,牽系海內外華人的心。遠在印尼的金光集團總裁黃志源先生指示國內同事要為北京人民分憂,為祖國人民分憂,在電話里斬釘截鐵地說了八個字:“祖國有難、匹夫有責!”他將國內傳真來捐款報告中的200萬元提高到1000萬元,并指示立即兌現落實。北京市主要領導稱贊金光APP的捐贈行為“為廣大華僑華人支持北京抗擊非典做出了表率”,并向黃志源先生及集團全體員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金光集團熱心中國公益事業的赤誠之心,得到各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然而,網上卻出現一篇題為“印尼金光集團遭遇‘慈善和公益’質疑”的文章,把金光集團APP的慈善行為說成是“掙到錢之后去購買慈善”。公道自在人心,是非黑白不容顛倒。當天,《中國紙網》就收到了吉林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專業馬鈺鳳的一封來信,信中說:“作為金光捐贈的直接受益人,我有話要說。金光每年向廣西希望高中捐款160萬元。每當靜下心來,我總會想到這160萬元的背后,是多少叔叔阿姨的汗水,是多少愛心的匯集。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竟也會遭受質疑,著實令人心痛!也許金光的資助別無所求,但我想,像那個“愛心硬幣”的故事里說的,他們把愛心傳遞給了我,當我有能力時,再將愛心傳遞到另一個人手中,這樣慢慢地將愛心傳遞到世界的每個角落。我猜想,這也是金光集團的想法吧!”
金光集團APP從投資中國以來,一直以回饋社會為己任。1998年夏季長江流域發生洪災,捐贈1000多萬元物品救助災區人民;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向北京紅十字會捐贈1000萬元財物;2004年向云南省捐贈1000萬元,用于防治貧困地區艾滋病和資助地方教育事業;2005年在海南捐贈5000萬設立金海助學和環;,該基金會將從2005年起每年向海南大學捐贈100萬元人民幣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這是海大迄今接受社會捐資額度最高的助學基金;2006年9月,金光集團創始人黃奕聰先生之孫、APP中國總部總裁助理黃杰勝先生以自己結婚禮金100萬作為“黃奕聰基金會”首批資金,捐贈給鎮江市教育事業。目前金光集團APP在中國累計捐贈近2億元人民幣。鑒于金光集團對中國慈善事業的突出成就,2004年5月他們榮獲《福布斯》中文版“中國慈善榜”外資企業第二名,2005年4月榮列胡潤“2005中國大陸慈善企業榜”第一名,2006年4月又被胡潤慈善榜評為跨國企業慈善第一名。
現代組織管理學認為:任何企業的成功發展都須有一個基礎,這就是它不應單純地為了牟利,而應做一名企業公民,將社會的健康、福利和基本價值整合到商業實踐、日常運作和企業政策中來。金光集團APP遵循于此,在自身發展中考慮到了企業對員工、客戶、社區、供應商和自然環境等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影響。今年9月28日由國務院僑辦舉辦的“2003-2005年度全國百家明星僑資企業”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評選收到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上報的參評企業437家,涉及制造業、房地產、酒店業、農業等眾多行業。推薦工作由當地稅務、安全生產、環保、海關等相關部門聯合審核。評委會依據投資額、銷售額和納稅額三項數據進行綜合排名,并充分考慮企業對社會貢獻等因素。APP旗下的金東紙業繼“2000-2002年度全國百家明星僑資企業”名列第一后,第二次摘得桂冠;金華盛紙業榮獲第六名,寧波中華紙業榮獲第八名。我們相信,這些應該是社會對于金光集團APP的公正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