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在長江流域極為重要,然而每年1億多噸未經任何處理的造紙廢水正侵蝕著這片上天賜予的水域。昨日,一部《洞庭湖區造紙企業污染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由湖南省政府公布,接下來一段時間,8家湖區造紙企業將在本月月底前關停。 省委常委、副省長徐憲平直言:“這是湖南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決定的第一大戰役。今后還有更多的戰役將要打響!”
現狀:一年排放廢水1億多噸 隨著今年旱季的延長,洞庭湖出現了歷年極低水位,她的承受能力也已達到極限。漁水資源正在逐漸減少,造紙污水導致的漁業養殖污染糾紛卻越來越多。沅江市近郊一漁民稱,附近的造紙廠每進行一次大的排污,他養的魚就得死一次,每次都損失一兩萬元!皩嵲趧澆粊怼!彼f,來年打算不養魚了。 僅今年一年,岳陽、常德、益陽三市先后發生了多起造紙污水導致的漁業養殖污染糾紛,有關湖區造紙企業污染問題引發的來信和跨地區水污染事件數量超過了任何一年,僅國家環?偩帧⑹∪舜笫盏降挠嘘P投訴就達12件。在水污染事件頻繁爆發的背后,我們看到這樣的事實: 由于洞庭湖盛產蘆葦,近幾年來,湖區造紙業企業數量由2000年的40多家猛增到101家,分布在岳陽、常德、益陽三市的15個縣市區。去年,洞庭湖區造紙企業向洞庭湖排放廢水共1.07億噸,COD共17.40萬噸。前不久,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和環保局的檢查人員前往湖區兩家造紙企業暗訪,污水長流、直接排放的情景讓在場所有檢查人員觸目驚心。正是由于湖區造紙企業增加、違規排放、整治不力,導致洞庭湖水質下降,目前湖泊局部水域甚至出現了劣五類水質斷面,已對該區域的生態安全和飲水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對策:三步整治排污企業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批示“要重視洞庭湖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工作”;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春賢明確指出:“要痛下決定,采取有力措施,切實解決洞庭湖區造紙污染問題! 昨日公布的《洞庭湖區造紙企業污染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具體整治工作分三步:第一階段,2006年12月31日前,凡無有效的污染防治或長期超標排污的化學制漿造紙企業一律停止生產;第二階段,2007年3月31日前,凡無堿回收裝置或雖有該裝置但污染物排放不能穩定達標的化學制漿造紙企業和無有效的環保設施或污染物排放不能穩定達標的廢紙造紙企業一律停止生產;第三階段,2007年12月31日前,關閉年生產能力1萬噸以下(不含1萬噸)的廢紙造紙企業,對年生產能力在5萬噸以上(含5萬噸)、堿回收裝置等污染防治設施齊全(含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且能穩定達標排放的化學制漿造紙企業,預計年生產能力1萬噸以上(含1萬噸)廢水處理設施齊全(含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且實施清潔生產和污染物達標排放的廢紙造紙企業,經省、市、縣三級環保部門驗收合格后,方準恢復生產。 2007年4月1日至12月31日,各級環保部門將進行整治驗收工作。 鐵令:一入黑名單難翻身 昨日,洞庭湖區岳陽、常德、益陽三市政府向省政府遞交了污染整治工作目標責任書。接下來,湖區各市、縣政府將按照省政府有關決定和《洞庭湖造紙企業污染整治實施方案》的要求,嚴格執行對現有造紙企業的關停整治政策。關閉淘汰企業,要做到斷水斷電、設備拆除、蒸球落地、依法注銷或吊銷工商執照;停產整治企業,要做到停止生產用水用電、整治不達標不得開工生產。并且,當地政府要分階段向社會公布污染整治情況。 環保部門將對洞庭湖區現有的造紙企業污染綜合整治情況進行統一監督管理,嚴格驗收,依法查處環境污染違法問題;工商部門則將對責令關閉的造紙企業依法予以注銷或吊銷營業執照,對無證經營者依法予以取締。徐憲平指出:“這次會議結束后,省環保局迅速與工商局和人民銀行湖南省分行聯系,進入整治黑名單的企業,要進入人民銀行的企業信貸數據庫和工商部門的企業信用數據庫,以防止這些企業死灰復燃。” 第一階段停止生產的造紙企業是:安鄉眾鑫紙業;安鄉桂華紙業;沅江市強文造紙有限公司;沅江市泗湖山造紙廠;沅江市金達利紙業有限公司;沅江市熙和永旺造紙廠;南縣平云造紙有限公司;岳陽(湘陰)豐隆紙業有限公司。 探索:湖區造紙業提高門檻 也有專家提出,在洞庭湖污染治理的過程中,“一棒子打死”的辦法也不能徹底解決問題。據了解,洞庭湖的蘆葦資源豐富,非常適合造紙業的發展。同時,2005年洞庭湖的造紙企業共上繳稅收3.80億元,解決了17902人的就業問題。 徐憲平表示,以保護洞庭湖生態環境和保障湖區人民飲用水源安全為目標,采取淘汰、停產治理、強化監管等措施,同時對洞庭湖區造紙企業統籌規劃、立足整合、綜合整治,避免洞庭湖區造紙企業無序發展。并表示今后將由我省的發展改革、環保部門把關洞庭湖區造紙企業的市場準入,從今年12月31日起,岳陽、常德、益陽市將不會再新上10萬噸/年以下的草(葦)紙漿造紙項目。同時,省經委將盡快提出促進洞庭湖造紙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協調中小造紙企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省發改委、省經委、省環保局將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洞庭湖環境容量,抓緊制定洞庭湖造紙企業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