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06日07:24 第一財經日報 章軻 (0)針對部分沿海及西南地區發展竹漿造紙熱情高漲的現象,國家環?偩肿蛉毡硎,部分竹產地地方政府和一些造紙企業“大干快上”、“一哄而起”的模式,未充分考慮區域環境資源對竹漿產業發展的承載能力,應引起高度重視。
國家環保總局環境影響評價司巡視員牟廣豐向記者表示,由于竹漿造紙黑液難以回收,很多受納水體有限的地方并不適合發展竹漿造紙產業。
我國是造紙生產消費大國,但我國紙漿生產能力嚴重不足。2005年全國紙漿消耗總量為5200萬噸,進口紙漿就達到了759萬噸。
根據《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十五”及2010年專項規劃》(下稱《專項規劃》),“十一五”期間,在2005年末的基礎上要新增制漿生產能力555萬噸,其中竹漿能力120萬噸;2010年以后以造紙林基地配套建設制漿能力1760萬噸,其中竹漿能力395萬噸;竹漿發展布局重點是東南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
要吸取‘林漿紙一體化’在某些地區的教訓,避免片面追求生產規模、‘圈地造林’等無序開發導致的生態環境惡化。”牟廣豐說。
據了解,國家環?偩忠呀泴α旨堃惑w化提出“以水定林、以林定紙、先林后紙,促進生態平衡”的原則;明確要求有關重點地區對其包括竹漿造紙在內的造紙或林紙一體化規劃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從資源環境承載力出發論證產業發展規模、布局、選址的環境合理性,并根據當地土地、經濟等資源所能承載的林基地規模來確定制漿能力;而且將對草漿比重大、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污染嚴重的地區,推動其關閉淘汰落后的草漿生產線,騰出環境容量發展竹漿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