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寨縣南皋鄉石橋村古法造紙已有千年歷史,村中上至70多歲的老人、下至16歲的年輕小伙,都掌握了這門技術。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本村造紙能手楊大文應邀前往加拿大參加國際抄紙現場獻藝,其手工生產的云龍紙、花草紙、麻絲紙等60多種彩色紙傾倒了在場的每個人,引起了轟動。古法手工紙可用于制作明信片、賀年卡、名片、屏風、信封等,受到國外客商的青睞。從那以后,石橋村的古法手工紙便銷往法國及西歐。去年,石橋村古法造紙術被省里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予以保存。
石橋村黨支部緊緊把握這一機遇,將古法造紙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與生態旅游進行有機結合,引資150萬元,組建了貴州丹寨縣民族原生態旅游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目前,已有20多家農戶恢復了古法造紙,資助15戶改造了作坊、焙紙及生產工具,新增造紙戶13戶。
生產規模的擴大使造紙收入倍增。到今年11月底止,全村造紙收入由去年同期的35萬元增至82萬元;古法造紙術吸引了法國、荷蘭、英國、美國、日本、西班牙、葡萄牙等國游客到石橋村旅游,共計6751人次,創收45萬多元。僅造紙、旅游兩項,全村人均純收入凈增111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