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鄉鎮企業為何能在同行業中率先撞開歐盟市場大門,成為第一個把產品打入歐盟的中國企業?一個資產不足50萬元的小工廠,如何創出1000萬元的大利潤?對此,湖北省鐘祥市金漢江纖維素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家貴表示:是先進標準創造了奇跡。
位于湖北省鐘祥市郢中鎮的金漢江纖維素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資產不足50萬元,工人不到20人的火藥和油漆原材料生產小企業。因技術力量匱乏,生產工藝落后,產品單一,企業一直處于半死不活狀態,市場競爭力幾乎等于零。1995年,該公司領導層在對市場進行一番深入調查后,決定轉產精制棉生產。他們把制定和采用國際先進標準作為打開市場大門的金鑰匙,當年就完成了650號精制棉、800號精制棉和M1000精制棉3個先進標準的制定工作。此后,特高粘800號精制棉標準和5號特低粘精制棉標準又相繼問世。這兩個標準后來曾作為國家質檢總局修改精制棉國家標準的依據。
據全國纖維素醚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10年來,金漢江公司共制定具有國際先進性的企業標準6項,執行國家、行業標準2項。特別是5號特低粘精制棉的成功開發,將精制棉首次推進到造紙工業,結束了我國銅版紙、造幣紙涂布完全依賴從國外進口的歷史,打破了西方發達國家的壟斷。特高粘M1000精制棉產品的制造和生產,廣泛拓展了精制棉的運用空間,產品由原來單一用于食品、醫藥,向冶金、電子、造紙、航空航天等眾多領域擴展,填補了我國在這個行業的多項空白,推動了我國食品級羧甲基纖維素的發展和整個纖維素行業的技術革命。M1000精制棉標準問世當年,全國纖維素產量幾乎翻了一番,從2.8萬噸飆升至5.2萬噸。
歐洲是全球執行質量技術標準最嚴格的地區,企業產品能出口到歐盟,就等于拿到了國際市場的通行證。金漢江公司選擇歐洲作為進入全球市場的突破口,將先進標準體系與國際先進管理體系有機結合,產品質量迅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000年成功撞開歐盟大門,順利打入瑞士、意大利、捷克等多個國家,成為全國100多家同行業企業中,第一個把產品打入歐盟市場的中國企業,年出口創匯近400萬美元。
據介紹,金漢江纖維素有限公司2005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2億多元,利稅1000萬元,比10年前增長了200多倍。金漢江也成長為全國精制棉生產領域第一家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