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銀洲湖紙業基地可持續發展的《廣東銀洲湖紙業基地循環經濟規劃》,經過來自國內造紙、能源、環保等領域的專家學者為期兩天科學、專業的論證、評審,于昨天順利通過。專家們建議銀洲湖紙業基地在進一步完善該規劃的基礎上,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列入國家循環經濟示范項目。
據悉,此次論證會由省發改委、省經貿委、市人民政府聯合組織,邀請了中國造紙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曹樸方,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院長、中國造紙協會秘書長曹振雷,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劉煥彬,中科院廣州分院院長陳勇等專家學者組成專家組,對由中國輕工業長沙工程有限公司編制的《廣東銀洲湖紙業基地循環經濟規劃》進行論證、評審。省發改委副主任李妙娟,省經貿委副主任楊建初及省國土、環保、水利等部門負責人,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聶黨權和副市長黃悅勝等出席了會議。
以發展循環經濟為特色
據悉,銀洲湖紙業基地是我省“十一五”期間三大造紙基地之一,規劃面積24平方公里,建成后可年產1000多萬噸各類紙和紙板,包括生活用紙、高檔文化紙、包裝用紙等。據預測,基地建成后紙制品產量約占全國的12%,將成為全國著名的紙業聚集區。經過近年來的招商引資,銀洲湖紙業基地已先后引進維達紙業、中順紙業、振隆造紙、坡利造紙、華泰紙業、雙水造紙等生活紙、牛皮箱板紙、新聞紙、涂布白卡紙等項目,已初現規模,預計“十一五”期末,該基地紙及紙制品產量可達330多萬噸/年。
該規劃主要對銀洲湖紙業基地供熱、供電、供冷、供水、集中治污、廢棄物綜合循環利用等實施方案進行研究并規劃。根據紙業基地循環經濟特點,該規劃設計在原料使用上利用廢紙,變廢為寶,減少木材的使用量,利用高檔紙產生的漿渣生產瓦楞原紙,預計基地每年可利用廢紙380萬噸,節約木材約1600萬立方米,回用漿渣約120萬噸;同時,以雙水發電廠現有模式為基礎作為公用工程島,集中向基地供熱、供電、供冷、供水,實施“四聯供”,使基地內不同紙種生產企業內部、企業之間的水循環利用、造紙漿渣的檔次梯級使用,并通過集中治污,保護和改善銀洲湖水體的生態環境,從而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總取水量,實施清潔生產,達到節能、降耗、環保的目的。
該規劃預期通過紙業基地的綜合循環利用,每噸紙的水、電、汽消耗都將大幅降低,其中節能降耗30%,工業用水降低28%,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76.71%,廢水減排量每年約6000萬立方米,固體廢棄物減排量每天約900噸,基地所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等在綜合利用后,將全部達到排放標準,實現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將來能起示范帶動作用
經過連續兩天論證,專家組認為,《廣東銀洲湖紙業基地循環經濟規劃》貫徹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精神,緊密結合造紙工業自身具有可實現纖維資源、水資源、能源循環再利用和廢棄物綜合利用的循環經濟的特點,提出了原料分級使用權、合理配套紙種結構,紙業基地內實行熱、電、冷、水四聯供和集中治污、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可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的造紙產業發展新模式,與傳統的發展模式相比,提高了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轉變增長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可持續發展的造紙產業,將對我國造紙工業發展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對紙業基地發展循環經濟具有指導意義。
專家組認為,銀洲湖紙業基地具有發展循環經濟的基礎條件,建議通過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協調和支持,加快《規劃》的實施,加快新型造紙產業基地的建設,并進一步完善《規劃》,積極創造條件,爭取銀洲湖紙業基地列入國家循環經濟示范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