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光集團總裁黃志源在金海漿紙業投產慶典儀式上致辭
1930年,黃奕聰7歲時隨母親從福建泉州的偏僻山鄉大羅溪村南渡大洋,抵達印尼望加錫,與父親團聚。10歲時,入讀當地的華光華僑小學。16歲時,因戰亂輟學,幫父親打點小本生意。1945年日本投降,荷蘭殖民軍卷土重來,印尼人民展開了民族獨立斗爭。當時各種食品及日用品奇缺,印尼共和軍控制的地區更是如此。黃奕聰籌集到一筆款項,自己開了一家食雜店。
1948年,黃奕聰開始經營椰油生意。有一回乘帆船到是拉耶島收購椰油,經過兩天兩夜艱苦的水程返回望加錫時,被軍隊以低價收購,血本無歸。家里能賣的全賣了,仍不夠還債。黃奕聰勸妻子把較值錢的嫁妝拿去典當,他說:“現在拿你的,將來十倍還你。我不能對朋友失去信義,不然就會失去一切,什么都沒有了!鳖愃频拇驌艉髞磉不止一次,黃奕聰堅守“信”、“義”二字,以義氣博義氣,靠朋友幫忙,度過了一個個難關。50年代初,他轉行加工貿易,將收購來的椰子,加工成椰干銷往泗水、雅加達等大中城市,月售千噸,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椰干商。
1962年黃奕聰在雅加達創辦經營進出口貿易的“金光公司”!敖鸸狻痹⒁狻伴W光的金子”,“金子是價值的象征,閃光發亮的金子最可寶貴,意味著好福氣!秉S奕聰立志要讓金光公司“光芒四射”,“做出一番大事業,為社會做大貢獻”。1967年,印尼政府頒布了“華人基本法令”,動員華人積極參與經濟建設;而金光集團又選擇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產品經營,乘著歷史賜予的機遇,金光發展速度大大加快。
1968年,黃奕聰的金光集團和林紹良的三林集團合股籌建“比摩利”椰油煉制廠,油廠于1970年投產后,迅速在印尼行銷各地。此后幾年又陸續并購、擴建了幾家油廠,市場份額達到60%-70%。到1983年“比摩利”已成為印尼最大的食用油工廠,黃奕聰先生也因此被稱為“食油大王”。1990年,金光獨家投資6億美元,加速發展棕櫚種植業和棕油加工業。
1972年,金光集團收購位于泗水近郊的一家氫氧化鈉小化工廠,成立集偉化學紙業有限公司,此后不斷擴大漿紙業生產,逐漸成為公司主業;1985年,金光集團收購位于西爪哇的永吉紙漿有限公司,1987年,在香港成立永吉實業有限公司,同年12月,在新加坡成立銷售分公司。到80年代末,集團紙業的收入占集團總收入1/3以上,改變了集團食油業為主業的格局,并使印尼從一個紙張紙品90%靠進口的國家變成大量出口漿紙的國家。
1982年起,金光集團開始涉足房地產業。先在雅加達近郊與友人合資購地,建設占地面積達60平方公里、人口規模達80萬的塞博衛星城;后又與人合資創立“都大百地威房地產公司”,經營芒加都亞地區的房地產業;合資興建“青景公寓住宅區”,獨資興建“金光羅克斯辦公大廈”、“伊卡人壽保險公司大廈”等項目。1983年,金光集團收購印尼國際銀行(B11)大部分股權,開始涉足金融業。至此,集團形成了制漿造紙、金融、農業及食品加工、房地產四大主導產業的格局。
90年代初,黃奕聰先生退居第二線,由長子黃志源先生接班,擔任金光集團第二代掌舵人。黃奕聰先生寄希望于繼任者:“將金光集團持續發展壯大,立足亞洲,胸懷全球,有計劃分階段地進入國際市場!
為了不辜負創業董事長的囑托和希望,黃志源先生擔任金光集團董事長和APP總裁后,首先在印尼本土加速了發展的步伐。1992年6月,APP在蘇門答臘島占碑市投資興建龍塔漿紙廠。同年9月,APP在西爪哇島塞朗和東爪哇島摩約格爾多建造了發電量分別為105兆瓦和70兆瓦的發電廠,并同時收購日里紙漿廠,與澳大利亞美多利食品公司在雅加達聯合投資成立年產56萬噸食油的金光美多斯麥國際農園與儀器公司。1994年,APP在印尼收購阿尤哇意紙漿廠。
1994年,在新加坡注冊成立亞洲漿紙業有限公司(Asia Pulp & Paper Co,Ltd.,簡稱APP),即現在的世界紙業巨人——APP。1995年,APP在紐約掛牌上市。
自1992年開始,APP開始在中國展開戰略性投資行動。當時報刊上有專家撰文稱這是“中國紙業發展的分水嶺”,“其規模之大、目標之遠、其設備、技術、環保、管理方面的現代化形象,既讓我們耳目一新,又讓我們深感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