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夷山十月二十五日電題:南平與臺灣竹業合作前景廣闊
中新社記者周文杰
“海峽兩岸竹業開發合作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越走越光明!睆氖聝砂吨駱I開發合作多年的臺灣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黃麗春教授,在剛剛于福建省武夷山舉
行的第五屆中國竹文化節海峽兩岸竹文化交流與竹業發展論壇上如此由衷感言。黃教授對兩岸竹業合作前景充滿信心。
作為海峽西岸綠色腹地的閩北南平市,竹資源十分豐富,竹業開發歷史悠久,在閩臺乃至兩岸竹業合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南平市一向重視與臺灣在農林方面的合作,此次海峽兩岸竹文化交流與竹業發展論壇的舉辦更是為加強南臺合作提供了大好契機。
南平市長陳樺在論壇上的致辭中表示,希望雙方在加工、技術等方面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加快推動兩岸竹產業發展。她說:“你們的事業興旺了,南平也更加繁榮!
南平現有竹類十五屬一百一十多種,竹林面積五百六十一萬畝,其中毛竹林面積五百二十七萬畝,占福建省的百分之四十二,占全國的百分之十二。南平由此成為中國竹林面積最大、筍竹產量最高的設區市,有“林海竹鄉”美譽;現有建甌、武夷山、順昌三個“中國竹子之鄉”,發展竹業基礎良好。
竹子的開發利用在南平有著悠久的歷史。當地民眾早在一千一百多年前就利用毛竹造紙,近年來當地更是把竹廣泛利用到多個領域。竹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已初步形成集資源培育、加工利用、產品流通、旅游休閑為一體的新興產業,去年竹業總產值達四十九億元人民幣。
參加論壇活動的專家指出,臺灣加工業發達,組織化程度高,但同時囿于土地有限、勞動力成本高等不利因素,發展受到限制。而南平與臺灣在竹業上的合作可以優勢互補,對雙方都十分有利。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南平今年在武夷山設立的閩臺農業合作實驗區,不僅可供臺商投資竹旅游觀光、竹基地、竹木加工等開發項目,今后還有逐步擴大合作領域和范圍的空間。此外,在南平市出臺的《鼓勵臺商投資的若干意見》中,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南平對臺商投資農業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支持、鼓勵他們前來投資竹業等山地農業開發項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