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徹查環保造假
2003年初陸續引進10家廢紙造紙企業,半年后被環保部門查處才開始補辦環評手續;再過一年多,配套的污水處理廠才建成投入使用,并且迄今沒有達標。這是10月17日,《瞭望》新聞周刊隨國家環?偩謾z查組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沿溪鎮紙業城調查中了解到的情況。
在中央對環保政策要求越來越嚴格的情況下,中西部一些地方依然實行“先上馬、后補辦”,“只補手續、不補設備”,“補辦設備、不予運行”等“環保造假”的引資模式,引起高層震動。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的要求,國家環?偩謴10月16日開始,陸續派出15個檢查組分赴全國各地,檢查了解各省市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和第六次環保大會的落實情況。同時,國務院明確要求國家環?偩謱z查結果匯總上報。
啟動大規模檢查活動,再次表明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經濟發展與環保并重的決心和意志。
不容環保行政許可成擺設
國家環?偩15個檢查組組長之一、帶隊在江西等地檢查的國家環?偩汁h評司司長祝興祥說,引進項目時不征求環保部門意見,更不辦理環保行政許可手續,這種情況是目前中西部地區的一個普遍現象,環保行政許可手續在很多地方確實成了一個擺設。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此次檢查中了解到,2000年以來,地處中部的江西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承接了很多浙江、廣東、福建地區的產業轉移項目。在這個過程中,江西省委、省政府特別告誡,沿海地區因為土地、資源的制約,要轉移一批產業到內地,這對江西開放型經濟發展是一個發展機遇,但一定要重視環保,“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統一”,并且強調“嚴重破壞生態環境,污染環境的項目堅決不搞”。
但是實際上,在這一輪梯度轉移的過程中,一些規模小、利潤低、污染重的企業依然進入了江西。
江西省環保局局長許蘇卉指出,自2000年至2004年,江西省的一些地區陸續從浙江、福建引進了很多造紙企業,大部分引進的廢紙造紙企業未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未批先建,或被環保部門查處后才補辦手續的現象比較嚴重。
一些企業即便是補辦了環評手續,由于沒能執行“建設項目中的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制度,環保手續也形同虛設,僅僅成為地方政府應付檢查的“擋箭牌”。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泰和縣沿溪鎮紙業城污水處理廠看到,這個處理廠設備簡陋,管理松懈。在添加使廢水中懸浮物沉降藥物的藥池邊,幾袋藥物散亂碼放著,祝興祥詢問該廠工作人員,“藥物按什么標準添加?”這位工作人員說,“我們就是把池水裝滿,然后一次倒四袋藥進去。”而按照國家標準,藥品添加應該使用專業量具。
在該廠污水處理池后不遠,就是舒緩流淌的贛江!叭绻沁_標排放,問題還不大。如果達不了標,甚至偷排漏排,這一江水可就遭了殃!币晃粰z查組成員說。
祝興祥在仔細檢查了該廠后發現,這里有多處不符合國家標準,其中之一是沒有監測設備,對于“十一五”環保指標中強調的COD(化學需氧量)指標根本無法檢測。祝興祥說,“這里連COD都檢測不了,怎么能保證達標排放?用眼睛就能看出問題?要說這里是達標排放了,我看不可能!
環保行政亟需消除“軟肋”
環?偩衷诖舜螜z查中發現,中西部一些地方忽視環保招商引資的政策已經嘗到苦果。
其一,引進企業隱患開始浮出水面。由于忽視環保的企業普遍規模小、利潤薄、經營風險很大,其中的一些已經出現問題。江西省政府一位官員告訴《瞭望》新聞周刊,“有一個引進項目,從投產至今沒有上交一分錢利稅,反而負債2.7億元,同時把環境搞得一塌糊涂。這種企業引進來干什么?”
其二,在引進項目的同時也引起了社會不穩定。位于德興市泗洲鎮張家畈村的中科精細化工有限公司來自浙江衢州,張家畈村村民說,自從2003年這家公司遷入當地以來,企業一年四季都排放出有強烈刺鼻味的氣體。由于企業污染嚴重,先后發生了兩次群眾堵路要說法的事件。而這家公司也是未經環評就開工建設,未執行“三同時”的典型之一。
此次分赴各地的15個檢查組,將集中了解基層環保部門工作實際情況。從在江西等地的座談會反映出來的情況看,由于東部經濟梯度轉移帶來的環保壓力不斷增加,而基層環保部門存在“站得住的頂不住,頂得住的站不住”,及環保機構不健全、缺資金、人員少、環境監測設備不足、環保法規偏軟等問題,多數基層環保部門疲于奔命,很難承擔日益加重的工作壓力,“無力執法”、“執法偏軟”的情況依然存在。
高層新策將連續出臺
為破解環保行政中存在的種種難題,自上而下的一系列新的措施正在醞釀之中。
今年4月17日,在有國家領導人、各省領導、各級發改委、環保部門負責人參加的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上,溫家寶總理發表講話,提出了我國環保工作“三個轉變”的重要思想,重點就是要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并重。
據國家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介紹,溫家寶總理的講話前后修改達10次之多,其中總理親自修改了三次,曾培炎副總理又審閱了一遍。由此可見黨中央、國務院對加強環保工作的重視和破解當前環保難題的決心。
針對環保系統的管理體制問題,不少專家建議實行垂直管理,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消除環保部門的執法顧慮,加強環保部門執法監管的權威性、統一性。祝興祥說,有關環保系統實行垂直管理的問題,國家環?偩忠恢痹谘芯,并且向黨中央、國務院作了匯報。
祝興祥說,今年國家環?偩纸M建華東、華南、西北、西南、東北5個環境保護督察中心和上海、廣東、四川、北方、東北、西北6個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共11個地方派出執法監督機構,直接由國家環保部門垂直管理,就是一種折中的方案,也是一種嘗試。目的之一就是看一下派出垂直管理的執法監督機構,是否能夠促使地方政府重視環保,減少地方對環保執法的干擾,為探討是否實行環保系統的全面垂直管理積累一些經驗。
實際上,此前國務院發布的《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中,就已明確提出要健全區域環境督查派出機構,督促檢查突出的環境問題。
《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不少環保法律,都是在計劃經濟年代制定的。以目前的狀況看,這些法律設定的行政處罰上限太低。這就造成企業寧交罰款,就是不用除污設備。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環境違法成本平均不及治理成本的10%,不及危害代價的20%。
據了解,為了解決環保法律法規偏“軟”,賦予環保執法部門的權限不夠,對污染企業不能形成足夠震懾力的問題,《環境保護法》將做“根本性”修改,并將有望上升為國家基本法。其它多部環保法律法規的修改也已經列入國務院法制辦的計劃。國家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在今年的全國環保廳局長會議上表示,今后5到10年的時間,我國多部環保法律法規原則上都要進行修改,還要增加新的法律法規,形成覆蓋環保各個領域、門類齊全、功能完備、措施有力的環境法律法規標準體系。
更大的動作也在醞釀之中。近來,給環?偩帧吧瘛钡暮袈曇恢辈唤^于耳,并上達到決策層。國家環?偩汁h境規劃院總工程師王金南9月12日向全國人大環境資源委員會作匯報時,就提出了“建立環境保護部”的建議。同時,世界銀行也建議中國盡快成立環境保護部。
目前的國家環?偩种皇菄鴦赵旱闹睂賳挝,而不是國務院的組成部門,盡管在行政級別上也是正部級單位,但在制定政策的權限,以及參與高層決策等方面,與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的部委有著很大不同。如果把“局”改成“部”,雖然只有一字之差,級別也沒有變化,但在決策體系內可施展的空間就大不一樣了。
據悉,有關環?偩帧吧瘛钡膯栴}一直在高層的考慮范圍之中,環?偩钟锌赡芎推渌嚓P部門合并后成立一個負責環境保護的部委。(記者 陳澤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