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印象中,造紙廠總是不斷排泄著散發惡臭氣味的廢水。沒有進行廢水改造前的農二師天力紙業有限責任公司確實如此。9月16日,記者和2006兵團環保專項行動小組成員看到,改造后的天力紙業是另一番景象,廠區正中是個大花園,綠郁蔥蔥的楊柳挺立道路兩旁;廠區內聞不到刺激的氣味,經過處理的廢水澆灌著廠區的花草、林木。
農二師天力紙業有限責任公司是在原湖光造紙廠的基礎上改制重組的股份制企業,組建于2003年6月,公司現擁有固定資產3589萬元,下設3個分公司。
據了解,以前的湖光造紙廠就是因設備落后、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被關停。組建后的天力紙業也曾因為把不達標的廢水排放到荒地,造成土地污染,被列為“掛牌督辦”企業。
為了治理廢水,這家公司想了不少辦法。2005年以前,該公司利用原有設施及新增的3個沉淀池、兩道斜篩,將廢水經纖維提取、三級沉淀處理后灌溉廠區林帶。這種方法的弊端是,使用了3個月左右就必須清理沉淀池。2005年,天力紙業投入300多萬元,購買了一套廢水處理設施,對廢水進行徹底治理。
農二師環保局工作人員馮丹琳介紹,經檢測,現在該廠廢水處理已達標。處理達標后的廢水,夏季的時候,一部分回用于生產,另一部分澆灌林帶、花圃,冬季全部用于生產。
在廢水處理廠,記者看到,公司去年購置的廢水處理設施正在維修。楊忠濤副廠長指著高大的圓柱形容器說,這個汽浮池每天可以處理廢水7000多噸,從廢水中分離出來的雜質可以加工制作成中密度纖維板。這種中密度纖維板是目前市場暢銷的包裝材料。天力紙業廢水改造項目潔凈了環境,還變廢為寶,使企業增加經濟效益。
該廠另一位負責人說,天力紙業組建時就把產品定位于再生新聞紙,收購廢舊報紙來生產新聞紙和文化用紙。這樣做節約了纖維資源,減少了用水量。同時,污水處理簡單,運行費用低,F在再生新聞紙是該廠的主要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