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9月12日至17日,本報記者隨齊魯環保世紀行記者團沿小清河而下,對整個流域(濟南、淄博、濱州、東營、濰坊)的污染治理情況進行了采訪;貋砗笳砹诉@組稿子,希望讀者能對小清河流域污染現狀、形成原因及治理前景等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在齊魯環保世紀行記者團出發前的新聞發布會上,省環保局一位負責人在介紹小清河污染現狀時說的一番話讓人印象深刻,“除了源頭水質較好外,全線水質都是劣V類,換句話說,用來澆菜都不合格。”在去年11月省政府召開的小清河流域重點企業座談會上,時任副省長的趙克志毫不留情地指出,“小清河流域仍是我省污染最重的地區!”
小清河的水質現狀,用嚴謹的書面語言來表達就是:經過數年努力,流經我省18個縣(市、區)的小清河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部分河段水質仍沒有改善,甚至出現惡化趨勢,總體形勢依然嚴峻。
小清河=排污溝
“小清河”跟“排污溝”劃上了等號,聽起來讓人難以置信。但省環保局人士向記者證實,由于小清河南部各支流上游山區已修建100多座水庫,枯水期各支流基本斷流,干流實際上就成為了排污溝。
據2005年統計,小清河流域內共有排污企業1000多家,其中造紙企業41家,釀造企業18家,化工企業52家,印染企業33家,淀粉企業5家。全流域年排放化學需氧量(COD)、氨氮排放量分別為14萬噸和1.76萬噸,光是上述149家企業每天就往小清河里排放65.8萬噸廢水。
在去年11月省政府召開的小清河流域重點企業座談會上,時任副省長的趙克志毫不留情地指出,“小清河流域仍是我省污染最重的地區!”
流域百姓遭殃
“115歲的小清河變臟也就是近30年的事!庇浾邚挠嘘P部門了解到,小清河干流是1891年人工開挖而成的,以上世紀70年代為界,之前的小清河還是一條清澈見底、魚蝦水草豐茂的河流;之后,由于沿河工農業發展和排污量增加,水質開始惡化,COD濃度、氨氮含量不斷增加。
沿岸百姓不懂這些聽著陌生、讀著拗口的術語,卻親眼見證了河水從清到混,魚蝦遭受滅頂之災的過程。
9月14日,在桓臺縣起鳳鎮豬龍河(小清河主要干流之一)入小清河處,河東華溝村一村民(如圖)指著發渾的河水對記者說,他小的時候,小清河是名副其實的“清河”,魚蝦成群,河邊長著大片的蘆葦,現在倒好,河水不能澆莊稼,連牲口都沒法喝了,打井打到三四百米以下水才能喝,“小清河成了‘害人河’啦!”
博興縣環保局局長牟希剛從小在小清河邊長大,他的體會更深。9月15日,在博興縣小清河大肖閘河段,一提起30年前的小清河他就感慨不已:1970年前的小清河水清魚肥,大人小孩都到河里摸魚抓蝦,兩岸有很多養魚池和大片的果樹。后來河水越變越混,魚蝦絕跡了,池子里的魚苗死了,果樹也種不活了。兩岸的村子里,每年都發生糧食減產甚至絕產的事件,像今年的湖濱鎮用小清河河水澆地造成700多畝小麥減產,最后沒辦法,縣、鎮政府加上縣環保局給農民賠了幾十萬元。
上游排污害下游
小清河發源于濟南西郊睦里莊,先后流經濟南、淄博、濱州、東營、濰坊5市,于壽光市羊角溝入萊州灣。
一個現實的問題是,由于5市境內流域面積和工業結構不同,對小清河的排污量有著很大差別:以2005年為例,全流域COD排放量14萬噸,其中僅濟南、淄博兩市就占了64.8%(濟南33.8%、淄博31%),濱州僅占13%,東營12.7%,濰坊9.5%;全流域氨氮排放量1.6萬噸,濟南、淄博占了63%(濟南30%、淄博33%),東營占14%,濱州12%,濰坊11%。
上游排污,下游受害,矛盾由此產生。
在接受齊魯環保世紀行記者團采訪時,濱州、東營、濰坊3地政府人士都提到了同一問題——“大部分污水都是上游排放的,我們沿河的百姓是受害者,這筆賬應該怎么算?”
因為污染使小清河生態系統遭到毀滅性破壞,它在壽光進入萊州灣,致使萊州灣的生態系統也遭受嚴重破壞。2000年7月,萊州灣發生大面積赤潮,養殖業損失慘重。
濱州市政府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他們長期受到上游污染侵害,希望省政府能盡快研究出臺責任追究補償政策,誰污染大誰承擔更大的責任;東營市政府也認為,不能因為上游的污染而連累到下游城市,希望能夠在各市入境斷面和出境斷面建立24小時在線監測,時時監控,哪里不達標就追究哪里的責任。(本報記者 李琥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