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投產的帝賢B大華紙業廠房,王淑賢帶著本報記者徘徊在他的造紙設備旁。這是兩條各5萬噸的生產線,而帝賢B造紙的總生產能力是60萬噸。
在公司會議室談到股權面臨拍賣、自己對帝賢B的持股可能一股不存時,王淑賢臉色凝重,話語時有哽咽之感,但此時此刻,看著大華紙業的這些設備,他的眼神變得熱切。
他邊指點記者看設備上“住友1997”的字樣,邊說,“這些設備,再用10年都不會壞。”
幾年前的跨行業熱潮中,王淑賢也躍躍欲試,找專家把脈。有專家建議,服裝行業門檻低,競爭激烈,要做“一個永恒的產業,資金密集型的”。
恰好承德當地有一家造紙廠,給王淑賢提供了借鑒。而王淑賢也經常去日本考察,發現“日本的紡織廠全軍覆沒,日本的造紙廠倒閉的卻沒有”。
于是,在日本造紙產業環保升級要從市中心搬遷過程中,王淑賢買下這些造紙機械,購買以及解體、運輸、安裝費和建造廠房的費用,價格低廉。這也是帝賢B當年紡織業發展的路徑,收購日本倒閉的紡織工廠,把大量設備運回國內。
但是,有的業內人士并不看好帝賢B造紙設備費用低廉的優勢,國信證券分析師李世新指出,造紙業是典型的資源約束型行業,對原材料的依賴性極高,如果沒有一定的原料控制能力,企業在競爭中必然處于劣勢;不考慮土地、廠房、設備、運輸、安裝等投入,單單是原料基地的建設投入就已非常之高。如果在南方建立速生林場,一萬噸的年產量需要投入近1億元人民幣。
李世新認為,現在帝賢B的優勢主要是進口了舊設備而價格低廉,造紙設備的折舊年限一般是8至12年,先進設備比如白卡紙、銅版紙設備可以到15年。
帝賢進口的設備是1997年生產的,因此折舊成本已經分攤得非常低。然而,造紙行業的設備折舊成本大約只占總成本6%,一些造紙業的新進入者往往忽略了這一點。
但是,王淑賢也在積極為帝賢B的造紙產業尋找新的出路。他介紹說,公司最近在大興安嶺投建的30萬噸紙漿廠很快就要批下來,主要原料是大興安嶺伐掉的火燒木以及其他木材;同時,承德附近有約400萬畝為公司配套的速生林。
帝賢是承德市的支柱企業之一,據承德市政府副秘書長張國霖透露,承德市政府與帝賢B的各大債權銀行的協調工作不錯,市政府出面與各行的河北省行溝通,目前各銀行在承德的分行對于帝賢B的貸款都沒有采取什么過激措施,“他們也認可帝賢B的基本情況,給它一個緩沖時間。”
借款給帝賢B的主要商業銀行或以領導在開會,或以對外信息披露需要授權等原因婉言謝絕了記者的采訪。
帝賢B的一家債權銀行一位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銀行有銀行的壓力,銀行內部處置不良貸款以及業績各項指標要求很嚴,尤其是已經上市的銀行,“我們也很關注;但帝賢B最大的債權銀行也沒有采取實質性舉動!
一位行業分析師表示,銀行有自己內部的風險控制標準和要求,基本不受地方政府約束;當然,地方政府也可以向銀行建議,比如將出臺什么措施,將有什么抵押,可能會有效果。
從紡織到紡織、造紙兩個主業,王淑賢一直在為帝賢B謀劃更好的前景,他對于自己親手締造的這個企業帝國,有著難以割舍的感情。
他對帝賢B的未來仍然充滿熱望,“有能賺錢的機器,只要給我時間,我就能開起來,公司有這個信心。”不過,一切還需要時間來證明。
對于王淑賢而言,從資金緊張、開工不足到資金寬裕、開工充足,將是一段時時需要保持平衡的艱難旅程。
7月酷暑,以避暑山莊聞名的承德依然十分涼爽。與王淑賢握手道別時,他的手也透著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