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近期走訪了滬上不少大中小紙箱企業,同這些企業的經營者進行了交談,對上海紙箱行業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上海與全國部分紙箱發達的省市如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北京、重慶等地的情況基本相同,各種機制的企業共存,市場競爭烽火連天。
一、中外企業分布情況
上海市紙箱包裝業集中在浦東新區、嘉定區、松江區三大區域,形成三分天下,這三個區域的共同特點是外商獨資,中外合資企業占據了規模、設備、管理、市場四大優勢。
浦東新區的外資、合資企業以亞洲、聯合、華勵為代表,內資企業則以煙草、新慶、金海、盛興、界龍為代表。 嘉定區的外資、合資企業和內資企業分別以濟豐、景鋒、大鑫、嘉康、眾鑫和復建、馬陸、國佳為代表。
松江區以恒富、中矩、惠典、大華、海欣為代表的外資、合資企業獨占天下。
其他區域實力較強的外資、合資企業有勝柏、福門、勝寶、大東,內資企業有申江、福光、裕安、橫沔、汪洋和上海紙箱廠。
二、中外雙方實力對比分析
從裝備上分析:外資、合資企業占有一定的優勢,由于他們投資規模大,引進國際先進設備,生產效率高。但由于投資大,因而往往產品成本高,而且業務量尚不能滿足先進設備的需求,也就是設備利用率不高,有的外資企業銷售收入達二億元,但仍出現企業虧損。地方內資企業大部分是國產設備和引進部分國際先進設備,生產速度較慢,但其投資較小,生產成本較低,價格適中,如果質量也能保證,就有一定的市場競爭能力。
從管理上分析:外資、合資企業偏重"洋"管理人才,管理正規,符合現代化企業的管理模式。但這些企業從國外引進管理技術人才和聘用國內高級人才,這些高級管理人員工資支出相當于國內人員的好幾倍,甚至10倍以上,這是國內企業無法承受的。而國內一些地方企業,管理技術人員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和工作能力,在理論上進行必要培訓深造后不失為一些優秀的管理人才。近年來內資企業重視人才培訓,并向社會招聘不少高學歷人才,擔當新一代企業領導和管理技術骨干。由此可?quot;土專家"和"洋專家"是各有千秋。
從員工素質上分析:外資、合資企業員工普通文化程度較高,技術等級也較高,管理技術人員中高等學歷比例較大。而內資企業人員普遍文化較低,但他們工齡長,經驗豐富。在人員素質上外資、合資企業占據一定的優勢。
從資金上分析:外資、合資企業的資金充足,貸款方便。不利的是他們往往對中國國情了解甚少,有的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急于求成,結果造成應收款拖欠嚴重、壞帳不少。而地方企業資金緊張,貸款難度較大,因此在資金使用上精打細算,有時難以做大,但相對而言,應收款抓得很緊,壞帳較少。(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