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也許都有類似這樣的就診經歷:到醫院就診時,經常要花不少時間填寫各種登記卡,同時要保存一些單據,十分繁瑣,如果不小心丟了一樣,還會帶來更多的煩惱。不過,如今在美國華盛頓的一家醫院,這樣的情況已經成為了過去。因為這家醫院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將“無紙化辦公”引入了日常診療工作。
華盛頓耳鼻喉專科醫院將網絡技術成功地引入病人的登記、就診、化驗以及病歷保管等領域,基本形成了診療過程的“無紙化”。此舉給患者和院方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當地媒體稱這個醫院是美國第一家名符其實的“數字醫院”。
這家醫院的院長巴思·多羅舒克介紹說,以紙張、表格為載體的傳統診療過程弊病十分明顯。當病人首次在醫院就診時,他必須填寫一系列表格。每次看完病,病人還要像破譯密碼一樣努力弄懂醫生龍飛鳳舞的字體組成的檢查結論和處方,耽誤了大量時間。此外,由醫院保存的病歷不斷增加,又不能銷毀,那些慢性病患者的病歷更是日復一日地迅速增長,很快就會塞滿醫院的一個個檔案柜。有時,要查找某個病人在某個時期的病例,簡直就像大海撈針一樣困難。
從今年初,華盛頓耳鼻喉?漆t院開始嘗試將診療過程網絡化,他們投資30萬美元購買了電腦和相關軟件,將患者就診順序、患者病情信息、藥品名錄、醫生處方和化驗單等以前所有需要紙的環節全部“無紙化”。候診室、診室、手術室、化驗室和藥房被電腦系統連在一起,實現了系統內資料的共享。多羅舒克說:“我們的‘無紙化診療’改革是徹底的,成效非常顯著。它減少了醫生的工作壓力,使他們有更多時間為患者服務,提高了診治的質量。患者則免去了排隊等候登記的不便。總之,‘無紙化辦公’提高了醫院的工作效率,實現了診療過程的‘以人為本’!
“無紙化診療”給患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快捷和方便。當一名患者走進醫院后,值班護士及時將他的姓名輸入電腦,以此作為其就診順序。在候診過程中,護士幫助首次就診的患者將其個人資料以及用藥歷史、藥物過敏史和其它相關信息輸入醫院資料庫并儲存。這樣,當前一名患者走出診室時,醫生已經在瀏覽下一名患者的資料了。醫生在治療時,隨時將患者口述的癥狀、檢查結果、化驗結果和所開處方等輸入電腦,最終形成了每個患者完整的電子病歷。當醫生今后需要時,可以在任何時間調閱資料庫里任何患者的病例。
建立“無紙化診療”系統后,醫生開的處方、化驗結果、預約單等都是打印機打印出來的,解決了潦草的字跡給患者辨認帶來的困難。此外,由于使用了專用軟件,處方開出后,電腦會自動檢查處方中的各種藥品是否會與患者正在服用的藥物發生化學作用,產生不利的反應。這個系統還特別加裝了多重保密軟件,以保證患者的個人資料不泄露。
美國醫院聯合會人士說,據他們統計,患者在醫院一般要用40分鐘來排隊填寫表格,而在華盛頓耳鼻喉專科醫院,這個煩人的過程已被清脆的敲擊鍵盤聲所取代,這樣的改革無疑是醫療機構提高工作效率的必然趨勢。(新華網2001-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