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近期商務部對進口未漂白牛皮箱紙板反傾銷調查的初裁結果對原紙市場的影響,我個人的看法是肯定會對國內造紙行業產生積極影響,因為保證金制度的實施會減輕國內造紙企業的一些競爭壓力。但同時我認為這次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對國內箱紙板價格的影響不大,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一、目前我國對箱紙板的進口依存度已越來越低,據行業相關分析資料,04年我國箱紙板進口依存度僅為13%,達到近10年來最低,而在05年又相繼有上海中隆和常州旺達等造紙企業投產并轉入正常運行,因此國內箱紙板的價格難有多大的提升;二、市場往往是提前消化政策預期的,而在預期的政策或措施真正出臺之時,市場變化往往已趨于平穩,或者說已經形成一個新的平衡格局,從05年上半年箱紙板價格的持續攀升和年中以來的基本穩定就可以得到映證。
同時市場的任何變化都會成為一部分人的機遇,一旦“美卡”由于稅率的變化導致最終的價格上漲,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供應商,比如“俄卡”或其他的?,為了在龐大的中國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就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來擴大市場份額,如果再適時地采取降價的手段,無疑會對“美卡”造成很大的威脅。對于“美卡”供應商來說,當然也不會靜觀市場變化,而沒有任何動作。如果FOB價維持不變,對于原紙用戶就相當于提價,這樣必然會丟失一部分市場份額。為了繼續占有這部分市場,“美卡”供應商最終必然會采取降低FOB價來補償客戶因關稅增加導致的價格損失。對于廣東一帶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眾多紙箱企業,也就是“美卡”在國內最大的買家,由于關稅的變化對他們沒有任何影響,FOB價格的略微下降還會使他們受益?傊P稅上漲必定會引起市場價格的變動,但是我個人認為,就算“美卡”價格也不會變化很大,至少肯定不會是關稅提高多少,紙價就提高多少。
至于目前存在的國內原紙價格上漲的潛在可能性,我認為絕不是“進口紙漲價”這一外來的影響因素導致的。其實我們應該很清醒地看到這樣一個現狀:一方面我們在對國外的低價原紙提出反傾銷訴訟,而另一方面,在我們自己國內卻上演著更為慘烈的價格競爭。業內人士都清楚地知道,這些年影響原紙價格最主要的因素其實不是木漿或OCC的價格,而是市場的供應量。適度的競爭對市場的發展和完善是有益的,但過度的競爭卻會擾亂甚至破壞市場!
其實對于紙箱廠,我們也并不希望上游的原紙供應商因為爭奪市場而采取的非理性的降價手段,在一個透明的市場,每一次原紙價格的變化可能都會導致紙箱價格的變動。而且越是接近終端消費者的產品,其價格彈性就越小,而且價格一旦下去就很難再上來的,這樣就很好理解為什么每次原紙價格在經歷非理性競爭后的正;貧w也會對紙箱企業造成深深的傷害。所以要構建一條健全完善的供應鏈,供需雙方都需要穩定、理性的價格。紙箱企業不需要造紙企業短期價格競爭帶來的差價“給予”,也更反對造紙企業為哄抬紙價而組成的聯盟行為,雖然這種價格聯盟絕不會持久,但在短期內卻會擾亂市場的秩序!
理解了上述的觀點,就會明白對于紙箱企業,似乎進入了原紙價格漲也難、跌也難的悖論。但其實紙箱企業真正需要的是相對價格優勢。而在這樣一個尚未健全的市場里,就涉及到構建供應鏈上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問題了。據我所知,在原紙供應鏈上的不少企業都有這樣的想法,紙箱廠想這樣嘗試,對于造紙企業也同樣如此,但真正付諸實施的并不多,能夠稱得上成功的更恐怕是鳳毛麟角。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觀念問題,多年的惡性競爭,要扭轉單贏、獨贏的理念,確實很難,它看不見、摸不著,但它確實存在。對于如何推進“雙贏”的市場,我的想法是需要造紙企業和大中型的紙箱企業首先付出努力,從而促進行業的洗牌
為謀求生存和發展,除了原材料采購與供應環節,紙箱企業必須抓好內部管理,生產過程中完善的管理可以有效地節約原紙使用,也可以為紙箱廠貢獻較大的利潤空間。這屬于另一個管理范疇,就不在這里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