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帶嶺林業局利用廢棄樹根造紙獲成功。預計到年底,可回收廢棄樹根1萬噸,創造產值2500萬元,安置人員200名,并可有效地促進林間空地的天然更新,從而獲取良好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近年,國家極其重視生態建設,持續調減林區木材產量,這使伊春林產工業原料緊缺問題變得日益突出,一些木工企業相繼關停并轉,林業職工富余人數增多;同時,我國加快節約型社會建設,也為企業出了一道如何節約資源、挖掘資源的課題。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帶嶺林業局開始把目光投向以往被遺棄在山上的樹根,開始利用遺棄樹根造紙實驗。實驗結果:同樹丫相比,樹根不僅材質好,且纖維長,是造紙的好原料。
經技術人員考察:紅松棄根,一般在十幾年內不會腐朽;針葉樹種棄根,五至十年內不會腐朽;闊葉樹種棄根,五年內不會腐朽。帶嶺局以往遺棄的樹根,約有10萬多噸,均可用作造紙原料。加上今后每年生產后產生的樹根,可使該局現有的萬噸造紙廠連續生產15年以上。
據了解,目前該局已回收棄根300噸,每回收1噸棄根,盈利47.52元,節約木材1立方米,減少森林資源消耗1.5立方米。預計至年底,可回收棄根1萬噸,創造產值2500萬元,其中,林業局盈利約50萬元,工人工資達150萬元。
不僅如此,據介紹,遺棄樹根,在林地中占居一定面積,棄根周圍,人工林與天然林更新均很困難。一個大的棄根,就是林間的一個小“天窗”,幾個相連的棄根,就形成了林間空地。這極大地浪費了有效的林地面積。而棄根被挖走后,林地土壤裸露,樹木墜落的種子,可迅速在上面生根發芽,從而促進了林間空地的天然更新。經計算,回收1萬噸棄根,可使20萬平方米的林間空地得到天然更新,據此推算,20年后,可增加木材蓄積11000立方米。
為確保森林資源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帶嶺局的棄根回收由局生產科統一組織,并全部采用人工挖掘。還規定:陡坡、石塘等地段不許挖掘。
目前,帶嶺局的此項科研課題已在省森工總局立項。省森工總局認為:帶嶺局利用遺棄樹根造紙,一可解決林產工業原料短缺,二可開辟新的生產門路,三可促進森林的天然更新。如果全省林區420萬噸被遺棄樹根均被利用,相當于節約木材400萬立方米,產值達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