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拱北海關最新統計,今年1季度,廣東口岸累計進口原木29.3萬立方米,價值528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分別下降25.2%和20.9%。廣東口岸1季度進口原木平均價格為180.5美元/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上漲5.8%。
以一般貿易進口為主導,各貿易方式進口大幅下降。今年1季度,廣東口岸以一般貿易進口原木24.7萬立方米,下降24%,占同期原木進口總量的84.3%;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4.6萬立方米,下降31.2%,占15.7%。 主要來自馬來西亞,自俄羅斯進口跌幅明顯。
今年1季度,廣東口岸從馬來西亞進口11.6萬立方米,下降47.6%,占同期進口總量的39.6%;自俄羅斯進口0.3萬立方米,下降66.4%。此外,自所羅門群島進口2萬立方米,增長1倍。 主要品種為未列名非針今日焦點:
葉木原木和山毛櫸木,部分品種原木價格大幅上漲。
據了解,今年1季度廣東口岸原木進口量跌價漲的原因是:
一、供應國制定出口限制措施,原木進口成本增加。供應國為促進木材加工業的發展,保護本國的森林資源,國外紛紛制定出口措施,提高我國原木進口的成本。例如俄羅斯政府對外貿易和關稅協調委員會日前對外公布的消息,從2006年1月1日開始,俄羅斯未加工原木的出口關稅提高6.5%,達到4歐元/立方米。到2007年 7月1日,俄羅斯未加工的原木出口關稅將提高10%,達到6歐元/立方米。相反,我國木制品在國際市場需求旺盛,美國木材業界認為我國木材加工業投資少、回收快,木制品因為價格低、款式新、品質好,備受國際消費者青睞,直接威脅國外木材加工行業。
二、國內系列政策減少我國對國外木材原料的依賴。目前林紙一體化熱潮已在全國興起,我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植樹造林的國家,北方平原地區已經完全脫離了"平原無林業"的狀態,南方重點林區省份也普遍建立了自己省份造紙工業的紙漿林基地。江蘇、山東、河北等省份通過大力發展速生楊樹人工用材基地和木材回收循環利用政策,已經逐漸成為新興的重點林區省份。這三個省份生產的人造板數量已達到3000多萬立方米,占全國產量的55%。林紙一體化熱潮、木材節約代用和廢舊木材回收加工循環利用等政策的實施,使我國減少對國際木材原料市場的依賴。
三、全球范圍環保意識普遍增強,資源緊缺促使國際原木價格上漲。近年來來自環境方面的壓力,各國環保意識普遍增強,很多國家對原木出口加以限制。東南亞、非洲、南美等國家出于對本國森林資源保護及促進本國木材加工業發展的考慮,相繼出臺限制出口原木的政策,使國際原木供應量日趨減少,牽動木材價格走高。 例如,大洋洲地區、東南亞地區的許多傳統木材出口國,由于國內環保壓力,紛紛出臺一系列保護本國森林資源的政策,限制木材出 · 中國建材網-建材一點通 · 排名三甲,傲視同行· 風雨同舟,共度五年 · 優秀建材企業網站展播
四、國際國內運費上漲使進口成本上升。今年以來,國際市場油價一直在高位基礎上震蕩上升,造成海運成本緊跟上漲,導致國際貿易海運成本大幅增加,進口商因經營利潤空間減少,因而壓縮需要海運的采購數量。同時,國內運力仍然緊張,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對超載的嚴格控制,造成了木材陸路運輸成本的增加,抑制了木材經營者進口原木的積極性。而廣東地區本身木材產量有限,多靠外來供應,加上省內對原木需求量大的地區集中在缺林的珠三角地區,使運輸成本較高。
由于我國原木進口需求缺口仍然存在,極易催生國外主要進口來源地諸如亂砍亂伐和非法木材交易等嚴重問題。近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指出:中國在融入全球林產品貿易的趨勢下應該以更大的力度打擊非法木材貿易。而根據該組織提供的數據,2004年馬來西亞只記錄了115萬立方米的原木出口中國,但中國海關統計卻顯示自馬來西亞進口272萬立方米原木,雙方的數據差距達157萬立方米。因此,本著對全球木材資源使用負責任的態度,建議政府部門應首先加大引導,規范貿易秩序,回避市場過于集中的風險,避免進口相互競價;其次鼓勵企業走出去,建立上中下游一體化投資,將部分產業鏈轉移至森林資源豐富的國家和地區,適應國外增強林木加工業、提高附加值的政策趨勢;最后應加強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就地取材,與我國通過森林經營認證(FSC)的單位建立產銷監管鏈(目前廣東省僅有1家通過該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