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食品高歌猛進,紙盒包裝引領風騷
自從1979年利樂在中國市場售出首臺磚形紙盒無菌灌裝機起,無菌紙盒便因其不需要冷藏,保質期長,能為牛奶、飲料、果汁等液態食品的消費帶來極大的安全和便利,可以很好地保證食品的品質和天然口味,且便于使用和方便回收等諸多優點,而日漸贏得了食品企業和消費者的歡迎。
中國乳品、飲料等液體食品的飛速發展帶動了一個龐大的包裝市場,伊利從1997年開始使用利樂包(其中包括了部分利樂枕),2003年10月,伊利用7年的時間完成了從1包到50億包的攀升,2005年3月,伊利第100億包利樂包裝產品正式下線,伊利僅用了一年零四個月的時間便完成了又一個50億包的制造神話,其間可見中國液態奶發展之迅猛和無菌紙盒市場之巨大。
近年來,中國食品工業一直維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2004年,全國食品工業總產值達到了16163億元,同比增長25.86%。這之中,以液態奶、飲料等為主的液體食品成為推動中國食品工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
自1995年以來,中國乳品工業一直保持著20%~30%的增長速度,十年來,乳品工業的總量增長了10倍。尤其是液態奶,更是以每年33%的發展速度讓眾多行業難以望其項背,2004年液態奶銷售額已經占到了整個乳品行業的65%以上,起到了絕對的行業主導作用。
飲料領域同樣如此。近年來,中國飲料工業的年均增長率達到20%左右。2004年,中國飲料的總產量高達2912.43萬噸,較上一年增長了22.66%,再創歷史新高。果汁(飲料)2004年的總產量達500.04萬噸,比上年增長60.87%,成為了整個飲料市場中增長最快的品種。
我國液態奶產品主要體現在數量上的迅猛增長,而飲料產品則是在數量和品種兩方面都取得驚人的增長,乳品、飲料等液體食品的飛速發展催生了一個龐大的包裝市場,其中復合紙盒(屋頂包為保鮮包裝,利樂包、康美包為無菌包裝)的增長尤為明顯。以利樂包和康美包為代表的無菌紙盒已經成為發展最快的紙質包裝,成為了中高檔液態食品的主流包裝形式之一,并且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已由液體發展到流體、半流體和膏體;由一般乳品、果汁推進到茶類、酒類、湯料、油類、藥液等;款式也日漸豐富,從磚形、屋形到三角形、方柱形、月牙形、圓柱形等。
雖未有人對液體食品紙盒的用量和增長速度進行過統計,但根據目前的初步預計,國內液體食品對紙盒包裝的需求量已經接近了200億只左右,其中液體食品無菌紙盒的年消耗量已經超過了150億包,占據了全球市場約10%的份額,并且預計每年還將以20%至30%的速度遞增。
2002年,整個屋頂包牛奶市場的銷售量(含酸奶及乳酸菌飲料)與2001年相比上升了30%,達到41萬噸。據中國奶協和中國乳協顧問駱承庠先生介紹,2003年全國利樂包材總計消耗了110億個。目前業界普遍看好復合紙盒包裝的發展前景,以無菌紙盒為例,發達國家人年均消費量已達100多包,世界人均也接近20包,而我國僅為2包多,市場空間非常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知識、冷鏈物流狀況不佳的實際狀況,對紙鋁塑無菌紙盒和紙塑復合屋頂盒的市場需求空間的影響也很大。紙鋁塑復合無菌紙盒由于具有用途廣泛、安全衛生、保質期長、使用方便、運輸便利、利于環保等特點而成為眾多液體食品企業競相使用的包裝形式。而紙塑復合屋頂包受制于運輸條件,成為各商家定位給城市人群的高端商品的包裝,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進一步增長。
液體食品紙盒市場風險分析
以乳品、飲料為代表的液體食品行業作為一個發展快速、潛力巨大、投資回報率較高的行業,近年來正吸引著越來越多企業的進入與關注,與之相配套的液體食品紙盒包裝自然也成了廣大彩盒企業眼中的一塊巨大的奶酪。那么,這塊市場在有著美好前景和較高利潤空間的同時,究竟還存在著哪些風險和禁區呢?
一、旺熱市場存在虛火。盡管近年來中國液體食品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在經歷了前幾年的黃金增長期后,乳飲品最近一兩年來的前進腳步已經有所放緩,并且贏利能力有所下降。以乳業為例,隨著競爭的加劇,乳品企業的虧損總額和虧損比率從2002 年開始迅速上升,到2004 年時已有近31%的企業處于虧損狀態,平均虧損額達到了319 萬元。在風潮的洗禮中,達能、帕瑪拉特、卡夫等跨國巨頭都相繼撤離了中國乳品市場。
同時,隨著行業的日漸成熟,乳業發展過程中的一些深層次問題開始顯現。如近年來,中國乳品的增長率雖然達到了30%,但國內原奶產量的增長卻只有10%,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巨大的奶源缺口通常都依賴用奶粉生產還原奶來填補,極大地制約了乳業的成長。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會長宋昆崗曾指出,“乳制品不是中國人的傳統食品,因此很多人沒有喝奶的習慣,特別是在農村,居民幾乎根本就不喝奶!比绻创擞嬎,那么中國現階段至少應有7~8億人是很少或幾乎不進行牛奶消費的。而中國大城市鮮奶消費水平目前最高已達40公斤,已接近或達到了亞洲鮮奶消費的平均水平,增長的空間和速度都到了一個臨界點。
二、設備投入,高風險的門檻。現階段,國內不少大型食品企業的主要生產設備都來自利樂、SIG等跨國企業,這些跨國巨頭在產品質量、技術實力、資金實力、售后服務和市場運作等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優勢。如目前利樂已在中國建立了超過1000條無菌生產線, SIG在中國的無菌灌裝生產線也達到了70多條,而IP也一直致力于向中國市場提供由其所屬美國長青包裝設備公司生產的屋頂型灌裝設備與相關無菌灌裝設備。并且這些供應商通常具備將設備和包材整合,為食品企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實力,這使得國內的印刷企業很難介入其中。國內不少食品企業在設備采購、零備件供應和維修保養服務上對這些國外供應商通常都存有依賴,為了保證生產的正常穩定,降低經營風險,現階段一般很少會輕易地變更現有的設備和包材供應商。
對于意欲進入該領域的包裝印刷企業來說,設備的配備是一道高風險的門檻,因為企業一旦投巨資進入該領域,其后整個設備壽命期內業務就會被鎖定在單一形式的包裝耗材上,這在業務良好、訂單充足的情況下問題不大,可一旦情況出現轉折或變化,帶給企業的,很可能就是致命性的打擊。同時,印刷企業要介入液體食品紙盒的生產,通常必須引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印刷機、淋膜復合機、熱封糊盒機及配套設備,建立密封凈化消毒車間、標準化的潔凈車間以及微生物實驗室,嚴格按照食品安全質量管理體系進行生產,并向客戶提供產品設計、相應設備維修、配件供應等全方位的技術服務。
三、技術制約,不容忽視。技術上的制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紙盒制造技術方面的,液體食品采用的紙盒在印刷、復合、成型,以及紙張、油墨、粘合劑等方面都有著很高的要求,需要配備優良而專業的設備,并具備專業的技術實力和生產經驗,目前國內能達到這一水平的企業還非常少。其次,一些國外供應商在其提供的灌裝設備和配套包材上設置了不少高壁壘。如國內不少廠家的包裝材料都是針對利樂的包裝線開發生產的,質量已經非常出色,但改弦更張卻不可行,一方面是利樂在合同上要求其客戶在合同約定期限內不得選擇其他公司的包裝材料;另一方面,利樂的紙質材料上設有一種標識密碼,利樂灌裝機上的電腦只識別這個標識密碼才能工作,利樂的客戶如果選用了其他包材,設備將無法兼容生產。
四、材料的供應上存在著風險。目前,液體食品包裝用紙基復合材料的生產在國內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如生產利樂磚所用的紙張、熱封條(或壓條)國內雖有企業在嘗試生產,但質量仍然存在很大缺陷。紙張和熱封條(或壓條)是利樂公司重點封鎖的原材料和配套材料。國內印刷企業很難從給利樂公司供貨的紙張供應商那里買到紙張。壓痕打孔機是生產利樂磚所不可缺少的設備,國內機械制造企業生產的壓痕打孔部件還不是很成熟。
五、要充分考慮到價格壓力和利潤風險。面對制造成本的上漲和市場的降價狂潮,2004年中國乳業的毛利率已經下降到了25.5%,相對于塑瓶、塑袋和玻璃瓶,利樂包、康美包和屋頂包的成本顯然要高出不少。一家不以牛奶為主要產品的國內頂級飲料公司透露,公司每生產一包液態奶要賠0.2元,原因是包裝太貴。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乳品行業平均的利潤率只有10%左右,液態奶由于廣告、包材、銷售等所占的費用,利潤率更低,大概只有3%至5%左右,其中銷量最大的純奶利潤最低,相當多的乳品企業在白奶上根本就不賺錢。2003年伊利上市報告顯示,在伊利產品總成本中有40%是包裝,很顯然,過高的包裝成本不但影響了企業的利潤,也限制了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不少乳品和飲料企業為了壓縮成本,紛紛將上漲的成本轉移到包材供應商身上。是要市場份額,還是要合理利潤,這對包裝印刷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和抉擇。而有時印刷企業甚至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因為為了壓縮成本,液體食品企業要么會選擇質量相當但報價更低的復合紙盒,要么會干脆放棄復合紙盒包裝,選擇其他更為經濟的包裝,如在飲料領域,PET包裝已發展得相對成熟,并且綜合成本要比紙盒包裝低不少,因此很多企業都選擇了PET包裝。
六、競爭及各種可變因素的制約。紙盒印刷企業要進入液體食品紙盒領域,將不可避免地直面利樂、SIG、IP等強大的競爭對手。近幾年來,利樂、SIG、IP等在中國產能日益擴大 ,它們顯然不會將液體食品包裝這一空間龐大、利潤豐厚、成長迅速的市場輕易地拱手相讓。先行進入以及在技術、資金、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勢必會形成一道堅固而高大的壁壘,國內企業要跨越和突破這一壁壘,目前看來還具有相當大的難度。
除了國際巨頭之外,國內彩盒企業還必須要面對來自本土企業可能發起的各種挑戰。近年來,中國液體食品工業的迅速發展在帶動產業鏈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使行業內的競爭日益激烈。目前,困擾著業內企業的價格戰、廣告戰以及由此引起的行業利潤水平過低等問題正是產業過度競爭的典型表現。對于印刷企業來說,要不斷地降低包裝成本,提高服務水平以及乳品、飲料的保鮮和包裝技術,幫助食品企業延長貨架期,突破保鮮半徑的限制,形成統一市場。此外,企業還必要考慮國家宏觀政策的影響、原材料價格的波動、物流成本的上升、技術人員的短缺、乳品行業的兼并重組等各種變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