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剛剛結束的第13屆紙業國際科技展覽會上獲悉,目前,在中國造紙工業市場上,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正在拉開序幕。一方面,國外巨頭布局中國的企業相繼投產;另一方面,國內企業的大型項目連續上馬。兼具資源密集和資金密集兩大特點的造紙業,向來是強者的游戲。隨著相關政策的限制越來越少,全球紙業巨頭在中國市場的戰事越來越激烈。
外資大項目紛紛上馬
致力于中國紙業發展戰略研究的專家郭永新認為,中國造紙史上的重大轉折,可以2004年5月新加坡金鷹國際成功收購山東日照森博漿紙有限責任公司和2004年12月芬蘭斯道拉恩索集團與山東華泰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就在華組建合資公司為分水嶺。之后,外商投資的大型項目越來越多:
2005年9月11日,金佰利公司北京工廠投資9000萬美元的項目建成,生產成人護理用品;9月13日,芬歐匯川常熟紙廠投資4.7億美元,引進45萬噸文化紙新機器,生產未涂布文化紙;9月20日,香港理文集團簽約,投資50億港元,建設永川林漿紙一體化項目,將年產28萬噸高檔牛皮箱板紙和15萬噸高檔文化用紙;9月26日,河北泛亞龍騰紙業有限公司33萬噸新聞紙項目開業,總投資24億元……
郭永新預測,到2010年,我國機制紙及紙板年總產量將達到或接近8000萬噸?傊,國外巨頭與國內企業將加大爭奪力度,其結果是造紙工業中外資大型企業將加快發展,國有企業的比重將逐漸減小。經過整合,中國紙業將迎來大進步和大發展。
生活用紙唱主角
近年來,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用紙正在成為紙業市場的主流,因為生活用紙的消費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中國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生活用紙消費市場。而國產品牌與外資品牌的生活用紙相比,到底存在哪些差距呢?
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院長、中國造紙協會生活用紙專業委員會主任曹振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單從質量檢驗指標來看,差距越來越小,尤其是高檔產品,幾乎沒差距。因為原材料和設備都是進口的。國內企業在硬件上與外資企業沒有什么差距,有些國內企業甚至超過外資企業。但是,我們在品牌建設、技術研發、企業管理等方面還有明顯差距。
外資品牌研發占優勢
曹振雷告訴記者,國內企業往往對開發市場非常重視,但對管理創新、技術創新不夠重視。尤其在產品研發和設計方面幾乎是空白,沒有一種產品是我們自己研發的。國內企業基本沒有建立研發中心,包括已經獲得了免檢產品和中國名牌的企業。就算有一個研發中心,也是為了日常做監控或者化驗原材料,只不過是化驗室而已,真正做開發的還沒有。國內企業在觀念上認為研發是賠錢的投入,這種認識非常短視。
外資企業則非常重視研發。比如世界500強之一的金佰利公司,已有130多年歷史,世界上第一張紙巾、第一片衛生巾、第一條紙尿褲都是他們發明的。僅一片紙尿褲就有一千多項專利技術,每年要進行上百項大規模的產品測試。在美國和澳大利亞,他們生產的好奇牌產品分別占了同類產品35%和65%的市場份額,并保持了連續17年市場排名第一的業績。在韓國,好奇創造了連續21年市場排名第一、占市場份額70%的紀錄。金佰利進入中國已有10年,其服務宗旨仍然是以質量取勝。
“狼”還沒有來
據曹振雷介紹,目前世界最大的衛生紙制造商喬治·太平洋還沒有到中國來,寶潔也只做了紙尿褲,沒有做衛生紙。因此,可以說中國生活用紙行業的競爭還沒有真正開始,“狼”還沒有來。國內企業如果不認識到這點,等到市場增長放慢時,現在的弱點就會成為將來的致命點。
由于歐美市場成熟國家的機會在減少,而中國市場有著如此巨大的潛力,所以,要想成為全球領先的紙業供應商,中國自然是不容忽視的地方。目前國際巨頭都在對中國市場進行全面的調研,重新評估中國市場,以確定其在中國的整體戰略。而中國紙業市場前景很好,國內企業應抓住機遇,同時驅動硬件和軟件兩個輪子,力爭有中國自己研發出的產品,使整個產業能夠健康、快速發展。使消費者能夠用上品種更多、質量更好的紙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