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種植面積多達67.7萬公頃的桉樹林很有可能成為“生態殺手”。一個月前,廣東省云浮市全面叫停市內桉樹種植。5日,省林業局有關人士也透露,已經就桉樹危害展開全省調查,結果最快本月底公布。
有林業專家指出,桉樹有“霸道”的吸水、吸肥能力,只要有它在,附近植物都不會有好日子過,就連土地都會變得極其貧瘠。但也有專家認為,桉樹對水分的利用率高,只有在種植不科學的情況下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
廣東省林業局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證實,桉樹的危害性問題一直存在爭議,他們對此高度關注。一個月前云浮市表態拒絕種植桉樹,是因為當地政府認為,桉樹會對缺水且土壤貧瘠的云浮的生態產生很大影響。
到底桉樹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有多大?為了對此有一個科學的判斷,目前省林業局已經在全省范圍內展開大規模的調查行動,調查人員已經重點對江門、肇慶、湛江、河源等桉樹種植量較多的地區進行調查,內容包括:桉樹是否有毒、桉樹對其他植物的影響、桉樹對水源水質的影響等,具體調查結果將會在4月份公布。
觀點
正方:桉樹藏四大危害
華南植物園一位生態環境學專家指出,桉樹有四大危害:首先它會分泌一種化工物質,這種物質會抑制和排斥其他植物的生長,使得桉樹底下的植物都長不起來;桉樹枯枝落葉少,不利于土地肥力的恢復,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桉樹還有很強的蒸騰作用,用水量很大,嚴重影響到水土保持;另外桉樹還可能會污染水源,破壞水質。
反方:“抽水機”說法尚無根據
華南農業大學的謝正生教授則認為,把桉樹說成“抽水機”的說法目前還沒有明確的依據。某些桉樹種植商技術力量不夠、種植方法不科學,種植的桉樹種源不符合種植地的要求,或者沒有選擇良好的適生地等人為因素,是造成桉樹破壞環境的原因。
相關背景
我國引種桉樹已有110多年的歷史,現已成為我國南方速生豐產林的戰略性樹種,桉樹與楊樹、松樹一起被稱為世界三大速生樹種。目前廣東省桉樹種植面積為67.7萬公頃,占全國桉樹人工林面積的一半以上,占全省林業面積的6.3%。桉樹在廣東省的江門、肇慶、湛江、增城、梅州等地區都有大面積種植,成為當地最重要的紙漿材和纖維材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