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會代表一致認為,我國食品塑料材料包裝的安全形勢非常嚴峻,市場上很多食品塑料包裝材料難以符合國家對食品安全、衛生和環保方面的要求。近幾年各地包裝袋的抽樣合格率普遍偏低,合格率只有 50%-60%。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苯類殘留物超標,前不久中央電視臺《質量報告》播出蘭州“有毒奶粉”事件,因甲苯二甲苯溶液殘留物超標,抽查食品包裝袋不合格率高達50%。苯類溶劑的毒性較大,如滲入皮膚或血液會隨血液危及人的血球及造血機能,損害人的神經系統,導致白血病、發生,美國 FDA 將它列為可致癌化學品。因此,在美國、西歐以及日本等發達國家明文規定在食品包裝印刷中禁止使用苯類溶劑。而相反,我國至今沒有明確的規定。在食品包裝薄膜、制袋生產中,油墨和粘合劑的溶劑普遍使用苯類(甲苯、二甲苯)溶劑,沒有管理和監督,目前已到了有關部門應該下決心嚴加管理的地步。
二是加大加快對食品包裝塑料材料標準的制定和修訂,按分類指導的原則細化標準的分類。有的代表建議可參照歐盟或美國 FDA 的標準來進行。
三是盡快建立食品包裝塑料材料行業管理規定,要把食品塑料包裝行業納入食品、藥品的衛生管理范疇。對企業要建立切實可行的準入制度,對企業的衛生條件、人員健康要求、原料樹脂及輔料的選用、生產過程的控制以及產品的檢測、售后服務等都應有明確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建議引進國際公認的最有效、最經濟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HACCP 作為對直接接觸食品包裝材料的強制性市場準入制度。同時,對原材料生產企業也要按 FDA 要求進行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