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隆隆的機器聲重新在生產車間響起,停產一個多月的新疆天宏2月26日全面恢復生產。那么,新疆天宏為什么主動選擇停產?這一個多月新疆天宏做了些什么?停產對新疆天宏造成什么樣的影響?本報記者采訪了新疆天宏董事長王世超先生
"停產一個半月有得有失,但得大于失。"王董事長大手一揮總結道,"事實證明,停產停對了。"
王世超敘述了主動選擇停產的幾個原因:首先,氣候因素造成原料供給緊張。公司原料基地主要集中在阿勒泰、塔城、伊犁等地,今年適逢暖冬,水面不結冰,造成蘆葦收割困難。而原料來源地------阿爾泰地區又遇到了幾十年未有的暴風雪,大雪深至五六米,車輛無法運輸。其次,新疆是少數民族地區,元月份趕上了民族同志的大年古爾邦節,再加上元旦和春節,一個月集中了三個節日。若機械設備停停開開,必將導致成紙率降低,生產成本加大。另外,機械設備也到了大修與維護期。從公司財務報表可以看出,一年四季中,冬季生產成本最高,產品合格率最低。
以上一系列因素都給新疆天宏的連續生產帶來較大影響。但是停產也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尤其是社會影響較大。而且,停產還要照常支付各項費用及人員開支。但在對內外部因素進行得失比較后,公司毅然作出了停產的決定。
"停產是為了蓄勢待發。生產雖然停止了,但是企業的發展并沒有停止,"王董事長話語中對企業發展成竹在胸,"從企業發展角度來看,這一個多月給了企業和員工適應產品結構和機制調整的空間。"
為使公司的基礎設施、人員配備以及相應的機制都跟上調整的步伐。在停產的這一個多月里,公司進行了全員培訓,聘請疆外的紙業專家、疆內的營銷、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士擔當授課老師;專業技術人員及高管給基層工作人員及操作人員進行了基礎培訓。公司還實施了企業內部與外部相結合的考核辦法,并將考核結果作為競聘上崗的條件之一。這次培訓及考核完成后,除高管人員外,其他員工將全部重新聘用。
為保證開機后生產的順利進行,公司還對機器設備全部進行了大修維護,并改造了部分設備。同時加大了原料的收購力度,做好產品結構調整所需要的技術、設備、市場及原輔材料,為全面恢復生產作好了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