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造紙業=高耗能、重污染”這個等式不再成立了。昨天,記者從“2006發展綠色紙業研討會”上獲悉:今年上海造紙行業總產量將達80萬噸,其中80%是以廢紙為原料,萬元GDP平均綜合能耗低于1.0噸標準煤,造紙業正在變“綠”、變“輕”。
經過脫胎換骨的變化,上海造紙業以“城市森林”作為主要原材料,從產業源頭變“綠”。市紙業行業協會秘書長孫昌玲介紹,自“八五”以來,上海先后關、停、并、轉、遷30多家造紙廠,形成了南北兩大造紙基地,新建造紙廠大部分以廢紙作為原材料。上海泛亞潛力紙業有限公司在寶山建立了我國第一條用100%廢紙為原料生產新聞紙的流水線,現年產新聞紙14萬噸;上海中隆紙業有限公司引進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德國VOITH公司生產線,以90%廢紙為原料,生產高強度牛皮箱板紙,年產能40萬噸。據統計,2004年上海共有17家紙及紙板生產企業全部或部分使用廢紙為原料,產量達46.15萬噸,占上海造紙生產總量的94.28%。
據介紹,“十一五”期間,上海將有5大造紙項目上馬。其中,年產33萬噸新聞紙項目,將全部利用廢紙再造,年產35萬噸牛皮箱紙板項目,80%的原料是廢紙。到2010年,上海造紙行業總產量將達206.8萬噸,比“十五”期末增長172.5%,其中85%以廢紙為原料。
近年來,上海萬元GDP綜合能耗逐年下降,2004年降至1.04噸標準煤,而上海造紙行業綜合能耗下降更快,已經低于1噸標準煤。據測算,上海中隆紙業有限公司綜合能耗為0.34噸標準煤,上海泛亞潛力紙業有限公司綜合能耗為0.6噸標準煤,潛利工業有限公司綜合能耗為0.78標準煤,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現代造紙業不僅擁有一流生產線,而且具有高科技的環保技術裝備,廢氣、廢水、廢渣不再是造紙行業的“污染副產品”。在上海中隆紙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記者既看不到漫天揚塵和蒸騰煙氣,也聞不到刺鼻的氣味,只有全自動板紙機高速運轉著。董事長張世陽介紹,企業在建設之初,就充分考慮廢水、廢氣的回收再利用。目前企業每天用水9500噸,所有廢水都做到達標排放,一部分還回收再利用。上海實宏紙業有限公司投資2000多萬元建造了一級沉淀池和二級生化處理設備,處理后的水質可以養金魚。上海泛亞潛力紙業有限公司廢紙再造過程中產生的造紙廢渣、污泥,全部以資源再利用方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