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工業和包裝工業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這兩者關系密切,互補聯動。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這條產業鏈更加明顯,造紙工業的迅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包裝工業的發展,包裝工業的快速增長又有效地促進了造紙工業的發展。
造紙產品的多元化
眾所周知,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然而,由于我國封建社會生產力十分落后,以至于我國造紙術在發明后的 2000 年間,造紙一直停留在手工作坊水平。直至 1891 年上海才出現了近代化的倫章造紙廠。長期以來,紙的主要用途是文化方面,如出版、教育、辦公、郵政等。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紙的產量不斷增加,質量逐步提高,更重要的是產品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紙的用途越來越廣。它不僅是生活資料,而且是生產資料,與國民經濟各部門都有著密切的聯系。
當今世界,紙的品種日趨多樣化,已從上世紀 80 年代的 400 多種增加到目前的 600 多種。按用途來分,大體有以下幾大類:一是文化用紙。它不但需求量大,而且品種多、質量好、檔次高。除了以往的新聞紙、印刷紙、書寫紙、有光紙等外,適應各種印刷要求的紙越來越多,如單膠紙、雙膠紙、銅版紙等;辦公用紙,如復印紙、復寫紙、傳真紙、記錄機用紙等也在增長。二是生活用紙。目前其消費量有限,尤其是農村,與發達國家人均消費量相比差距很大,極具發展潛力。隨著人民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餐飲、旅游等服務業的發展,生活用紙不僅消費量大大增加,而且品種也逐漸增多,除了衛生紙外,還有餐巾紙、面巾紙、擦拭紙、廚房用紙、紙尿布等。三是包裝用紙及紙板。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出口商品貿易的擴大,其需求量迅速增長,如牛皮紙、紙袋紙、白紙板、箱紙板、瓦楞原紙等。
近幾年來,對質量檔次高的包裝用紙和包裝裝潢印刷用紙的需求量,如復合包裝紙、鋁箔紙、二次涂布板紙、高光澤卡紙等正在大幅度增長。四是特種紙及紙板與其他紙及紙板,其需求量增長幅度雖不算大,但品種繁多。如機械工業用的襯墊紙、氣相防銹紙、三清濾紙等;電器工業用的電纜紙、電容器紙、青殼紙、電氣絕緣紙等;化學工業用的耐酸堿過濾紙、電解石棉紙、橡膠紙等;建材工業用的墻壁紙、油氈紙、隔音紙板等;紡織工業用的紗錠紙、棉條筒鋼板紙等;醫藥用的電圖紙、水溶性藥紙等;還有耐火、阻燃紙板等。
造紙業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產業之一,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我國一些省(市)、區的經濟命脈。據中國造紙協會調查,2004 年,我國紙及紙板生產企業約有 3,500 家,我國紙及紙板生產量 4,950 萬噸,消費量 5,349 萬噸,生產量和消費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紙及紙板各類產品生產量和消費量情況如下:一是文化用紙生產量 1,620 萬噸,占總生產量 32.7%;消費量 1,713 萬噸,占總消費量 31.5%。其中,新聞紙生產量 300 萬噸,占總生產量 6.05%;消費量 310 萬噸,占總消費量 5.7%。未涂布印刷書寫紙生產量 1,020 萬噸,占總生產量 20.6%;消費量 1,045 萬噸,占總消費量 19.2%。涂布紙生產量 300 萬噸,占總生產量 6.05%;消費量 358萬噸,占總消費量 6.6%。二是生活用紙生產量 384 萬噸,占總生產量 7.8%;消費量 361 萬噸,占總消費量 6.7%。三是包裝用紙及紙板生產量 2,780 萬噸,占總生產量 56.2%;消費量 3,145萬噸,占總消費量 57.8%。其中,包裝用紙生產量 470 萬噸,占總生產量 9.5%;消費量 496 萬噸,占總消費量9.1%;白紙板生產量670萬噸,占總生產量13.5%;消費量772萬噸,占總消費量14.2%。箱紙板生產量 830 萬噸,占總生產量 16.8%;消費量 956 萬噸,占總消費量 17.6%。瓦楞原紙生產量 810 萬噸,占總生產量 16.4%;消費量 921 萬噸,占總消費量 16.9%。四是特種紙及紙板與其他紙與紙板生產量 166 萬噸,占總生產量 3.3%;消費量 220 萬噸,占總消費量 4.0%。其中,特種紙及紙板生產量 85 萬噸,占總生產量 1.7%;消費量 114 萬噸,占總消費量 2.1%。其他紙及紙板生產量 81 萬噸,占總生產量 1.6%;消費量 106 萬噸,占總消費量 1.9%。
我國人均用紙年消費量只有 42 公斤,與世界人均年消費量 56 公斤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然而,以上數據表明,從紙的消費用途來看,卻與發達國家相似,即包裝用紙及紙板生產量和消費量迅速增長,均已列各類用紙首位,其所占比例均已超過 55%。因此,紙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產業,造紙工業與包裝工業密不可分。
紙包裝業的兩重性
1980 年我國包裝工業總產值僅為 72 億元,包裝工業嚴重落后于國民經濟發展。經過全國包裝行業同仁的努力,我國包裝工業一直以高于國民經濟發展的速度遞增。包裝行業已從一個門類殘缺,產品單一,質量低下,管理分散,供給不足,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行業,發展成為一個門類比較齊全、基本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的大行業。據中國包裝聯合會統計,2004 年我國包裝工業總產值 3,283 億元,占我國同期 GDP 的比重為 2.4%。2005 年我國包裝工業總產值將超過 3,500 億元,占 GDP 的比重仍將在 2.4%左右。
包裝工業門類繁多,主要有紙包裝制品、塑料包裝制品、玻璃包裝制品、金屬包裝制品、包裝印刷、包裝機械等,而紙包裝制品,足包裝門類中傳統的,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類。盡管紙包裝制品存在一些弱點,如防水、防油、阻氣性差,濕強低,使它的應用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從 1999年開始,我國紙包裝制品產值超過了塑料包裝制品業產值,從過去的第二位上升至第一位,而且增長勢頭迅猛,紙包裝制品產值已占包裝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強。在發達國家,這個比例更高。紙包裝制品之所以被廣泛運用,是因為它有許多優點,如重量輕、易加工成型、印刷性能好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紙包裝制品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無害,能回收再生和循環使用,可焚燒或降解,符合“綠色包裝”的要求。近年來,世界上掀起了“以紙代型”的熱潮,用紙包裝很大程度地取代塑料包裝,以消除“白色污染”。
紙包裝制品以紙漿及紙板為主要原料,產品主要有:紙箱、紙盒、紙袋、紙罐等容器;紙漿模塑、紙襯墊、紙托盤、紙護角等包裝緩沖制品;瓦楞紙板、蜂窩紙板等板材及其制品;紙餐盒、紙盤、紙杯等一次性餐具,它們廣泛運用于食品、醫藥、化工、家電、機械、電子、紡織、軍工等產品的包裝。
在紙包裝中,瓦楞紙箱產量大,使用范圍廣,是當今世界各國所采用的最重要的包裝制品。紙漿模塑制品具有原料豐富、經濟實用等特點,它以蘆葦、蔗渣、竹、木、麥草等為原料,配以防水、防油、耐高溫、耐酸堿、無毒、無害的助劑,采用真空吸濾法、真空壓注法、吸塑壓濾法等工藝,制成快餐碗、盒及工業品包裝,取代 EPS 發泡塑料餐具及緩沖包裝材料。蜂窩紙板近幾年來發展迅速。它的蜂窩結構決定其具有良好的緩沖、減震性能;它成本低,易回收,可再生,是一種節能、環保的包裝材料。蜂窩紙板可廣泛用作緩沖襯墊、托盤、包裝箱及角撐、護棱等,尤其是可以替代出口貨物的木質包裝。
綜上所述,紙包裝工業具有兩重性:紙包裝業的發展既推動包裝工業的發展,又對造紙工業不斷地提出新的要求,從而拉動造紙工業的發展。我國紙板生產現狀及發展的思考
目前,我國的紙包裝業以其結構設計、功能保證、加工制造、回收處理等各方面的較大優勢正在迅速發展。
紙板是紙包裝業的主要材料。在我國,一般把紙板分為三類:一是白紙板,包括涂布白卡紙、涂布白紙板和小涂布灰底白紙板;二是箱紙板,包括牛皮箱紙板和普通箱紙板;三是瓦楞原紙,包括高強瓦楞原紙和普通瓦楞原紙。據中國造紙協會統計和信息調查,2004 年全國白紙板生產量同比增長 21.82%,消費量同比增長 19.69%。其中涂布白紙板生產量同比增長 23.53%,消費量同比增長 21.23%;箱紙板生產量同比增長 22.06%,消費量同比增長 20.10%;瓦楞原紙生產量同比增長 20.90%,消費量同比增長 14.84%,其中高強瓦楞原紙生產量同比增長 17.39%,消費量同比增長 5.25%。紙板的生產量和消費量分別占紙及紙板的總生產量和總消費量的 46.9%和 48.3%。以上數據表明,作為包裝工業重要原料的紙板生產和消費均呈上升高趨勢,并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且高于紙及紙板總量的增長速度,其所占的比例也有所擴大。
為保持紙板生產的持續、快速增長,應注意以下幾點:
技術設備更新
在全國范圍內,紙板總生產量中近 50%是由抄寬在 2 米以下的圓網紙板機生產的,這些紙板機設備陳舊。而另外 50%新增加的紙板機技術裝備水平也有較大差別,一般可以分為三大類:1.技術水平達到世界領先水平;2.國內領先和世界先進水平;3.國內較先進水平。對于有實力的企業,在新建項目中,采用世界一流的設備是完全必要的。目前,正在實施和計劃實施的項目中,大多數是采用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設備,這是最實用、最有效的。當然,也還有些企業正在實施項目中采用水平低于以上兩類的技術、設備,這也適合我國的國情,更重要的是適合企業的具體情況。
盡管目前我國已經開始擁有一些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紙板技術、設備,但是真正能夠在國際上進行有力競爭的并不多。迄今為止,年產量在 10 萬噸以上的紙板機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因此,提高有效產能是當務之急。
原料結構調整
原料結構決定紙產品的品種、質量和檔次,因此,我國造紙產業原料結構調整是整個產業結構調整的重心。紙板是消耗纖維資源比例最大的紙種,它對原料結構調整會產生重大影響。近幾年來,國際市場纖維原料處于較低價位,我圍購進較多的紙漿、廢紙等,木漿比重有所增加,草漿比重逐年減少,給造紙工業留下一定的利潤空間。然而,紙板原料的草漿比重仍然較高。我國很難在造紙用木材纖維上實現自給,因而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我國的木材纖維供給量與紙板生產原料需求量之間仍有較大的缺口。
在紙板原料結構調整上,一是大力發展林木產業,建立原生纖維基地林,培育速生、豐產、優質林木,走“林、漿、紙一體化”之路;二是加大廢紙回收的力度,大量使用木漿廢紙。三是充分利用蘆葦、麥草等資源優勢,更加科學、合理地利用非木材纖維,從而減輕紙板木材纖維原料供應帶來的風險。
產品結構調整
我國的造紙工業的生產結構與消費結構之問的矛盾相當突出。實際上,目前,我圍紙板中一半以上是以草漿為主的中低檔產品。在白紙板中,涂布白紙板的用量逐漸增大。但在箱紙板中,牛皮箱紙板和普通箱紙板各占 50%,牛皮箱紙板幾乎都是用進口廢紙生產的,用原生牛皮紙漿生產的僅占非常小的比例,很難統計;普通箱紙板都是采用十分落后的技術裝備和品質很差的原料生產的,市場對這部分產品的壓力很大,將逐步被淘汰。在瓦楞原紙中,高檔產品的比例是三大類中最低的,高強瓦楞原紙不足三分之一。這些中低檔的紙板只能加工制造中低檔紙包裝制品。國民經濟各行業產品包裝需要大量的中高檔紙板,如涂布白卡紙、牛皮箱紙板、高強瓦楞原紙等。除一部分由外企生產外,相當一部分需進口。目前,我國在進口中花費外匯量居第三位的是紙漿、紙及紙板,僅次于石油、鋼鐵。因此,紙板產品結構調整要堅持以市場為向導,適應市場多元化消費結構的需求,同時也適應紙包裝業的需求,向“低克重、高強度、印刷性能好、多品種”方向發展,開發中高檔,有特色的優質名牌產品,增強其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適應能力和競爭力,在調整中求生存,求提高,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