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青藏高原過渡地帶的四川,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最宜于各類竹子的生長,是我國特有的混生竹分布區。四川既有熱帶的叢生竹,又有溫帶的散生竹;既有優良材用竹,也有優良筍用竹;引種的外來優良竹種也能生長良好,竹種約有100種以上,不少具有重要經濟價值,已廣泛應用。四川省現有竹林面積800萬畝,居西部之首,全國第6位。這為竹業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資源保證。
四川的竹漿造紙居全國之冠。竹漿造紙具有重要的生態意義和經濟價值,四川年產竹漿35萬噸至40萬噸,占全國竹漿產量的一半以上。四川利用成熟的竹漿造紙技術和豐富資源,現正高速擴大規模發展,預計到2010年要發展到1 00萬噸以上。這又反過來對竹類資源的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竹產業的快速發展,受益于近年國家開發西部政策的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工程為竹業基礎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國家將竹子列為退耕還林的樹種之一,按規定,退耕還林的林種應有80%以上為生態林,而竹子又廣泛地受農民喜愛而被選為生態林的樹種。近幾年來,四川退耕還林的面積約為1000萬畝,其中以80%計,應有生態林面積800萬畝。估計其中有40%栽的竹子,則退耕還林栽植的竹子面積約為320多萬畝。
國家計委等部委于2000年9月聯合發布的《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鼓勵和支持包括外商在內的投資者在四川圍繞竹資源的綜合利用發展相關產業。國家計委等部委于上述同年同月又聯合發布《關于加強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若干意見的通知》,提出要逐步調整我國造紙工業的原料結構,加快建設一批速生豐產造紙用材林基地。國家計委20 02年1月下發《關于加快我國造紙工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確定國家將用10年時間扶持建設一批大型林紙結合項目。特別是四川省政府辦公廳于2003年5月28日特發了省發展計劃委《關于加快我省竹材制漿造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為四川造紙工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提出了竹漿紙一體化的基本思路和指導方針,并明確規劃了建設百萬噸竹漿工程,即到2010年,全省竹漿年生產能力到100萬噸(10萬噸以上規模項目合計)以上,和雙"五百"竹材基地建設工程,即同步配套建設 7個大規模成片竹材基地,使竹材基地總規模達到500萬畝,形成年產500萬噸鮮竹的生產能力。為此,提出了相關的發展竹漿紙一體化的政策措施。緊接著于2003年9月15日,省林業廳、省委農辦、省委政策研究室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竹產業發展的意見》,要求2010年實現全省竹林面積達到1200萬畝,其中紙漿原料竹林550萬畝,全省年產竹漿1 20萬噸。竹業年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竹區竹業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0%以上,變竹資源大省為竹經濟大省。為此,四川省提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和具體措施。
有了以上優越的竹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和良好的政策環境,四川以竹漿造紙為核心的竹產業正在步入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