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以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遠程傳輸技術為特征的信息時代,可以說人類活動各個領域的信息交流與溝通,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印刷媒體(如圖書、期刊、報紙、文檔等)和電子媒體來實現的。紙和紙板是當今印刷業采用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承印物,廣泛應用于出版物印刷、包裝裝潢印刷品印刷和其他印刷品印刷等各個領域。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入世后,我國出版物市場、紙業市場進一步顯示出強勁增長態勢。
據中國新聞出版報報道的有關信息表明,2003年全國圖書、期刊和報紙的出版、發行、銷售仍然保持著持續穩定上升的勢頭。2003年全國出版圖書19.04萬種,同比增長11.41%。其中新版圖書11.08萬種、占58.19%,總印數66.7億冊、同比增長-2.91%,總印張462.22億印張、同比增長1.26%,折合用紙量108.77萬噸、同比增長1.25%。
2003年全國出版期刊9074種、同比增長0.50%,總印張109.12億印張、同比增長2.58%,折合用紙量25.64萬噸、同比增長2.52%。2003年全國出版報紙2119種、同比增長-0.84%,總印數383.12億份、同比增長4.16%,總印張1235.59億印張、同比增長15.76%,折合用紙量284.18萬噸、同比增長15.75%。2003年全國出版報紙比上一年多用新聞紙38.67萬噸,支持了國內新聞紙的發展。關于近年來全國各種印刷出版物總印張和用紙量及其發行情況,分別列于表1~5。



表1~5分別列出的是1999年~2003年全國各出版物總印張和用紙量、各出版物所占比例、各出版物總印張和用紙量的同比增長、全國報紙出版數量和用紙量以及全國圖書發行總銷售情況。由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報紙一直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近五年來一直占全國出版物總用紙量的50%以上,所占比例逐年擴大。表5數據說明圖書市場銷售情況良好,這是我國長期以來堅持科教興國戰略,激勵著人們尤其廣大青少年好學上進.購書求知不惜重金投資所致。
相對于印刷媒體而言,電子媒體近年正值蓬勃發展時期,勢頭旺盛。表6和表7列出了1999~2003年全國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等電子媒體出版物的出版數量和同比增長。由表中數據可以看出,自1999年以來,全國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等出版的種類、數量連年增長,有的增長幅度很大,增長速度驚人。電子媒體的迅猛發展,不由得使人們想起幾年前印刷業界就曾開始關注的一個熱門話題,“以紙為承載體的印刷是否會被電子傳媒取代”,擔心印刷業的前途.擔心紙業的前途。據悉.經過幾年的討論,業界基本上有了共識,認為“以紙為承載體印刷的絕對量還是處于穩定上升階段”。
人類多元化的社會活動.需要多元化傳媒為其服務。當前傳媒的基本特征是多種媒體共存、共同發展,相互有影響但更有促進。表8、表9列出了近年來我國紙和紙板的總生產量及總消費量的情況。由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在相應于我國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數字網絡傳輸技術等電子傳媒快速發展的最近五年,我國紙和紙板的總生產量及總消費量也都以較快速度增長,紙業市場令人欣慰。表1、3、4、5、8、9與表6、7相對照,并未反映出電子媒體的迅速發展,對印刷媒體出版物總印張和用紙量的增長,乃至對紙業市場興旺帶來的負面影響。另外,紙質(紙和紙板)印刷品50%以上用作為包裝物,這是電子媒體望塵莫及,根本無法替代的。
相反,電子媒體產品的紙質說明書、廣告、包裝物等都需要印刷,電子辦公、電子商務等計算機終端下載打印也都離不開紙,這實際上是擴大了紙張的消費。據悉,近年來全球辦公用紙消耗量的年增長率仍然在7%以上。正如中華商務聯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張林桂先生,針對美國IT大王比爾·蓋茨在西班牙皇家學院新聞發布會上“不消滅書本和紙張死不瞑目”的誓言,發表論文指出,“以紙為承載體的印刷100年也不會消失”。眾所周知,公元105年我國東漢時期蔡倫發明造紙術,距今已有1899個年頭,經過東傳西播,遍及世界各國,不斷發展,不斷進步,對人類社會文明做出了卓越貢獻,長盛不衰。
綜上所述,近年來我國紙張印刷和紙業市場仍在不斷擴大,不斷興旺,印刷用紙長盛不衰,過去如此,在可預見的將來也如此。
作者:劉克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