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實習生王沁記者殷正明
在第十四屆上海國際印刷包裝紙業展覽會上,展出的各種普通紙、特種紙等濟濟一堂。但記者兜遍全場,未見再生紙。好幾家紙業公司都展出了各式各樣色調艷麗、花紋豐富的藝術紙,有些還仿皮革、仿布面,爭艷斗姿。參展商們告訴記者,國產再生紙大多用于品質要求不高的新聞紙、版紙,藝術紙與名片紙、書寫紙和復印紙一樣,一般不用國產再生紙。
再生紙市場未打開
原生紙是用木漿、草漿、竹漿、葦漿做成的,再生紙的原料是廢紙漿。1噸廢紙可生產再生紙850公斤,節約木材3噸,還能節煤1.2噸、節電600度、節水100立方米,明顯有利于環保、節能。但據上海市造紙學會統計,2004年上海全年消費紙張180萬噸,回收了90萬噸廢紙,上海的造紙廠僅用了其中25萬噸廢紙生產再生紙。造紙廠為何用量這么少?一位業內人士說,主要是成本較高、市場太窄。雖然廢紙比木漿便宜,但再生紙與原生紙一樣要經過打漿、蒸餾、發酵、消毒漂白、抄紙等幾道主要工序。由于回收廢紙上印有油墨,而且雜質很多,消毒漂白比原生紙麻煩得多。這就使成本上升,紙質較差,夾有灰斑,紙面粗糙,出廠價較低,主要用于制作廉價新聞紙、版紙,名片紙、書寫紙和復印紙用上再生紙的極少。
生產名片、書寫紙和復印紙的紙品廠為何不用再生紙?一位名片生產商說,在海外一些國家,人們普遍把使用再生紙看作推動節能、環保的高尚行為,但這種觀念國內尚未普及,眼下除了政府機構以外,普通消費者和企業一般都購買“賣相”較好的原生紙產品。用再生紙制作的名片、書寫紙和復印紙尚未打開市場,紙品廠只好進原生紙。
廢紙回收須細分類
上海地區所用廢紙一半來自進口,因為進口廢紙雜質少,而且書刊、報紙、硬紙箱、書寫紙、打印紙、復印紙等分類回收、儲運。在一些發達國家,廢紙分類標準已經高達40-50種。高質量廢紙造高檔再生紙,如書寫紙、打印紙,低質量廢紙造低檔再生紙,如報紙、紙板箱。相比之下,國內的廢紙只有報紙、廢紙兩大分類方式,含有的木漿成分較少,雜質多。甚至有些不法商販為了增加重量多賣價錢,故意往成捆的廢紙上澆水、夾雜垃圾,更加重了廢紙的再生難度。
市造紙學會的一位專家說,我國廢紙回收率(回收量/消費量)低于30%,廢紙原料的進口依賴度逐年上升,進口的標準化打包廢紙已經成為大宗貿易商品。國內回收的廢紙則大量被技術落后的外地小企業加工成紙板、衛生紙等低檔次產品,沒有發揮廢紙的資源價值,往往還形成嚴重的二次污染。不少發達國家制定了廢紙回收管理的法規,把廢紙處理提高到發展循環經濟的高度。國內也應制訂相應的法規,細分廢紙類別,規定廢紙必須仔細分類回收、利用。
利用再生資源是實現人和自然和諧的現代文明方式。上海在廢紙的高效回收利用方面能否走在前列?記者采訪的專家們都說,這需要政策扶持和媒體宣傳,需要全上海市民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