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鴿投資曾經一度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簽:主營業務差,盲目擴張,違規炒股,深陷 “銀廣夏”陷阱。由于這些不良表現,銀鴿投資被歸入問題股行列,面臨ST、退市危險。
困境中銀鴿投資因此開始尋求轉變。經過3年多的苦心經營,如今已是G股一族的銀鴿投資成功突圍,開始展翅騰飛。
G銀鴿重新起飛
10月18日,G銀鴿的董事們接到了公司證券部的一則會議通知。通知的內容是,在這天上午召開的公司第五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上,經過審議,對河南無道理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無道理生物技術公司)增資2000萬元的議案獲得通過。
此前的2003年4月和2005年4月,G銀鴿以出資175萬元、525萬元的方式,曾先后參股組建無道理生物技術公司;股份分別達到14%與40%。而此次增資,使G銀鴿在無道理生物技術公司股份達到了82.31%。
G銀鴿為什么要對無道理生物技術公司接連進行資本增資?對此,G銀鴿董事長楊松賀作了說明。
楊松賀說,無道理生物技術公司主要從事農業生物技術產品和生態環保、環保領域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其技術可以有效解決G銀鴿造紙工業生產中的廢棄物黑泥和麥糠,不僅避免了二次環境污染,還可以為公司每年減少造紙廢棄物外運成本200萬元以上。此外,還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提高G銀鴿的經濟效益。
對于G銀鴿的此次投資,河南九鼎投資公司證券部總經理肖玉航說,目前生態化肥項目對G銀鴿的經營來說,影響并不是很大,但如果形成規模生產,未來的收益“應該比較可觀”。
此次投資,可以說是G銀鴿有效投資的一個表現,而此前G銀鴿發布的第三季度公報,更確實地證明了其如今的經營能力。
10月14日,作為首份G股公司季報的G銀鴿第三季度報告亮相。報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的主營業務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0.80%,而凈利潤相比去年則同期增長了96.79%,近乎翻番。
而在9月2日~9日舉辦的2006年度銀鴿文化紙訂貨周上,G銀鴿的良好發展勢頭也得到了具體的體現。
在這為期一周的訂貨會上,G銀鴿與客戶簽訂了2006年全年95%的文化紙生產訂單。對于為何與銀鴿公司發展業務,訂貨會上來自北京、廣東等地近20家客商表示,銀鴿文化紙的質量在近年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高,目前已居國內同行業前茅。
“壞孩子”的轉變
對于銀鴿投資,外界此前沒有太好的印象。業績表現差強人意,歷史問題重重,盲目擴張,這是股民對其的總體概念。
特別是銀鴿投資深陷“銀廣夏”陷阱,更讓人印象深刻。
2001年12月20日,銀鴿投資刊登董事會公告稱:公司分別于2000年年底、2001年年初分4次將1.2億元資金委托給上海慧智投資管理公司和中德邦資產控股公司管理,在委托將要到期時被告知,受托方將受托資金全部購進銀廣夏(均價在每股35元左右),造成巨大損失,公司的1.2億元資金面臨全部或大部分不能收回的風險。
這一年,銀鴿投資虧損近2.3億元,生產幾乎停頓,走在ST(英文Special Treatment的縮寫,意為對財務狀況和其他財務狀況異常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進行特別處理)的邊緣。銀鴿投資因此被貼上股市“壞孩子”的標簽,被列為問題股行列。
使銀鴿投資形象產生重大變化的是今年的股權分置改革。
6月20日,在證監會公布的股權分置改革二批試點名單中,銀鴿投資赫然和長江電力、寶鋼股份等公司名列試點名單中。
銀鴿投資出現在第二批試點名單中,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為在人們的印象中,第二批試點公司的入選條件還是相當挑剔的,需要連續三年盈利,沒有股權抵押和坐莊行為。
銀鴿投資為何能夠“入選”?對此,G銀鴿的副總經理兼董秘張軍力談道:“外界對銀鴿投資的看法還停留在幾年前,其實銀鴿投資早已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張軍力說,由楊松賀擔綱董事長的新領導班子成立3年多來,公司已經回歸主業,專心造紙,年產規模從4萬多噸擴大到近40萬噸。自2002年開始,公司業績穩步增長,從虧損變為盈利。
楊松賀也介紹說,幾年前資本市場對銀鴿投資產生了極大的誤解,認為銀鴿投資只是靠投資和炒股票賺錢。自從在銀廣夏股票上栽了跟頭后,公司新一屆董事會在成立之初就對外正式宣布要回歸主業、壯大主業,不再涉足股票。經過全體員工近4年的努力,公司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8月23日,銀鴿投資成功實施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公司股票簡稱由“銀鴿投資”變更為“G銀鴿”。楊松賀對外界發表言論:“困擾公司發展的歷史問題將全部消化完畢,銀鴿投資已經進入一個輕裝上陣、快速發展的歷史時期!